不同用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亚慢性毒性和局部植入反应试验比较研究

来源 :第二届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按照ISO10993-11:2006和ISO10993-6:2007标准要求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将两种不同用途凝胶产品通过腹腔注射和皮下植入的方式,对其亚慢性全身毒性和局部植入反应分别进行评价.90天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生长正常,体重增长在试验期间无明显差异;试验终期血液学和临床血液生化指标均无临床意义差异;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由试验材料导致的脏器改变和组织病理学异常;但试验终结时两种凝胶产品在动物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局部植入病理学观察发现:凝胶A植入早期有轻微炎症反应,包囊明显,局部区域可见新生毛细血管;植入后期,囊壁薄且致密,组织反应轻度.凝胶B植入早期有轻微炎症反应,植入后14天已未见包囊.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产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在动物体内不同的降解代谢过程,从而决定了其在临床上不同的应用范围.同时,结合本试验,本文对亚慢性全身毒性和局部植入反应两种评价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以期对于生物安全评价选项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纳米银颗粒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对其细胞毒性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测.试验中以纳米银颗粒为试验样品、微米银颗粒为对照样品,将不同浓度(2.5μg/ml~500μg/ml)的试样和对照样和L929细胞共同培养24h,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并采用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50μg/ml~500μg/ml),纳米银颗粒引起的细胞毒性要显著高
目地:纳米银凝胶是一种含纳米银的水凝胶制剂,借助纳米银的抗菌作用,被用来治疗妇科宫颈炎或宫颈糜烂等.虽然纳米银凝胶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但缺乏对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及毒理学风险评估的研究性资料.方法:本研究对纳米银凝胶的体内生殖器官吸收、蓄积和组织细胞的超微病理以及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兔子阴道内连续给药6天后生殖器官内银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在生殖器官组织内造成不同程度的纳米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凝胶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动态浊度法和ISO29701-2010纳米样本的细菌内毒素试验-鲎试剂试验,使用鲎试剂和32孔动态试管仪确定纳米银凝胶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经考察最终确定纳米银凝胶稀释100倍后对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实验的干扰作用消失.实际检测到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为5.06EU·mL-1,
纳米银因其良好的抗菌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抗菌材料.有很多研究报道纳米银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而对细胞壁结构不同的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研究较少.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为对象,研究纳米银的抗菌作用,并对抗菌机理进行探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显示,摇床300rpm/min转速培养,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800μg/ml;振荡培养,有
目的:用USP4流通池方法测试雷帕霉素药物洗脱冠脉支架体外释放度,作为企业出厂检验方法,以评价其工艺稳定性.方法:用美国药典释放度测定第4法规定的溶出装置联机紫外分光光度计.释放介质为2%SDS溶解在10%ACN:PBS(PH=5.0)的缓冲液;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相同批号(n=6支)和不同批号(n=3批)的药物支架的雷帕霉素在24小时的释放曲线一致.结论:本法适合评价冠脉支架涂药的工艺稳
羟基磷灰石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均能满足体内植入环境的要求,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因而在骨组织工程中备受关注.本研究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主要原料,采用常温高压塑型,两步烧结成型的方法,根据人类脊柱特点设计研制一种新型纳米晶羟基磷灰石陶瓷脊柱融合器.对陶瓷烧结体的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在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疲劳强度等重要指标上均符合人体的力学要求.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纳米纤维对特定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富集效果,可作为固相提取介质用于样品的前处理.本课题组根据纳米纤维的这一特性,将其作为固相萃取介质研制了纳米纤维分离器件.并选取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中的三种代表性物质: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非诺特罗,作为目标物,建立一种快速前处理并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的方法.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技术利用纳米纤维吸附样品中的
目的:通过分析乳房假体硅凝胶内容物植入后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硅凝胶低、中、高剂量组,10只/组,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与弗氏完全佐剂1∶1混合的BSA缓冲液;硅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植入三种剂量硅凝胶,28天后取血,做血常规检测.结果:该种乳房假体
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中,人们利用纳米材料开展各项研究,包括重大疾病的检测与治疗、药物载体、植入材料等.在生物传感检测方面,国内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但实际应用及产业化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提高生物传感器件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及高灵敏度等性能依然是个很大的挑战.本文研究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件的ZnO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用于生物检测应用的可行性.在合成ZnO纳米线材料的基础上,研究了10-膦酰基癸
以DEHP增塑的PVC软塑料广泛用来制造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及其它医用管路器具.中国目前尚未有DEHP纯品的标准物质,为了使一次性塑料血袋等PVC类医疗器械的检验更加规范化,急需研制准确、有效及可溯源的DEHP标准物质,来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的公平.本文以纯度值99%以上的DEHP为原料,研制出了PVC类医疗器械DEHP溶出量检测用的DEHP纯品标准物质.采用气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