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挥发性风味成分提取效果的比较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比较不同提取技术对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效果,明确兔肉特征风味物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extraction,SFE)3种常用方式,提取兔肉风味物质,定量加入2,4,6-三甲基吡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比较提取率差异,确定兔肉主体风味成分.结果显示:SDE法提取到包括烃、醇、醛、酸、酯、酮、醚和杂环共8类75种化合物;SPME法提取到烃、醛、酮和酯共4类41种化合物;SFE法提取到烃、醇、醛、酯和杂环共5类38种化合物.提取物质种类:SDE>SFE>SPME,提取物质量:SFE>SDE>SPME,提取量:SPME>SFE>SDE.通过气味活度值法,确定己酸、己醛、辛醛、壬醛、2,4-癸二烯醛和1-辛烯-3醇为兔肉主体风味物质.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南京地区超市和农贸市场628份即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所有的分离株都进一步进行了血清型、基因型和耐药性的检测.在628份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为5.3%(33/628),,其中酱卤制品比例最高,为7.2%(17/236),其次是熏烤制品5.6%(5/90)和腌腊制品4.2%(11/260).33个分离株属于3个血清组,其中15株(45.5%)属于1/2a,3a型,16株
通过Illuminu测序技术对滩羊肉贮藏过程中菌群的16S rRNA基因V3区进行测序.探讨冷鲜滩羊肉在贮藏过程中细菌的菌群组成,以及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其优势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滩羊肉在贮藏过程中其微生物菌群变化具有多样性;三个不同贮藏时期滩羊肉的微生物都是由11个细菌门、23个纲,35个属组成,但是不同时期的细菌的丰富度不同,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到第8d时,冷鲜滩羊肉表面的主要类群为变形菌门(Pr
作为护色剂和防腐剂,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但其安全性也深受人们关注。本文在不同酚/亚硝酸钠物质量比、温度和pH条件下,研究了五种典型酚类化合物(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和连苯三酚)对亚硝酸钠的清除和对二乙基亚硝胺(NDEA)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酚类化合物对亚硝酸钠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随酚含量增加作用增强,其清除能力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间苯二酚、邻苯二酚、连苯三酚、对苯二酚、
为探索发酵广式腊肠在加工过程的风味成分变化,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以及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作为复合发酵剂用于广式发酵腊肠的加工,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象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腊肠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成分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酱卤鸡腿老汤中的杂环胺进行提取和检测.酱卤鸡腿的老汤样品经过超声提取,离心分离,固相萃取小柱富集,甲醇-氨水(19:1,V:V)洗脱,样品经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检测分析,用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选用乙酸乙酯提取体积90mL,洗脱体积选用甲醇-氨水(19:1,V:V);方法学评价的线性关系,MeIQx,PhIP,4,8-DiMeIQx,
目前国内有关鸡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艺条件优化和酶解制备香精和调味料方面,对于高效生产工业化鸡汤研究较少。以鸡胸肉、木瓜蛋白酶和葡萄糖为原料建立热反应体系,借助气质联用仪(GC-MS)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研究热反应过程鸡肉酶解液呈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苦味氨基酸占主导.实验中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对照组中检测出37种
鸡汤作为一种具有食疗作用、滋补功效的美味食物,深受大家的喜爱.冰鲜处理时间不同会对鸡肉风味产生不同的影响,本实验选用一种优质黄羽肉鸡进行冰鲜处理时间(6h、1d、2d、3d、4d、5d、6d)对其风味影响的实验.通过测定鸡汤总糖、粗蛋白、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含量以及感官评定指标来反应风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冰鲜时间的延长,鸡汤中总糖含量和感官评定品质下降;CP%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脂肪酸组成
采用低盐工艺进行干腌咸肉的加工,分析加工过程中咸肉质量、pH值、脂肪过氧化值、颜色变化、挥发性成分和主体风味成分,并研究加入鼠尾草对咸肉脂肪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咸肉在成熟7d内质量减少较大,后期质量损失明显放缓;在整个过程中,咸肉的pH值变化不明显,均处于5.3~5.5之间,与鲜肉原料pH值相当;在咸肉加工过程中,过氧化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添加鼠尾草组样品的过氧化值明显较低
选取烧烤用牛肉原料背最长肌(外脊)、半腱肌(小黄瓜条)共160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应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1000-2500nm波长范围内分别对原料牛肉的肉块和肉糜状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测定主要化学成分(蛋白、脂肪、水分含量)和品质指标(WBSF、WHC、CL、L*、a*、b*值),并经烧烤后进行感官评分.以120个牛肉样本作为建模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肉块、肉糜状态下化学成分和品
血浆蛋白粉是畜禽血液的主要加工产品,市场上的血浆蛋白粉种类很多,不同企业生产的血浆蛋白粉品质和价格存在较大差别,但具体的品质差异原因不明确.本研究采集了14种市场上不同企业生产的畜禽血浆蛋白粉,分析了产品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水不溶物含量、色度、蛋白质组成、矿物质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血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生产的血浆蛋白粉产品在外观(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