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设《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精品课程,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该课程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为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机 构】
:
内蒙古科技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包头014010
【出 处】
:
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及暖通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设《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精品课程,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该课程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为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专业的现状,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本文以企业办学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建环)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文章在遵循全国高校建环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规范性要求的基础上,托企业办学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产教融合、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与优化,强化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着重阐述应用技术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简称建环)本科专业实验(包括实训、实习)室建设规划的目标与举措。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目标为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实验室,以能满足本科教学为主,本科生、高职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相近专业的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多元化实验教学需求。学院在现有制冷与空调技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高职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已有实验室和购买新的仪器设备,扩充了实验室规模。同时,利用
课题组对教育教学教改进行了系列化、多方位的理论探索与专业实践。将陈嘉庚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元素相结合;将“结构-要素-结构”教育策略与工科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尝试;在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体系建设,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系列研究,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对提高“建环”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产
储能技术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能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制冷与低温工程和新能源工程对储能技术的需求,结合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调研证明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储能技术的认知水平。
本文在探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使得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工程建设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验教学是《工程热力学》课程知识体系学习的重要辅助环节。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喷管(渐缩和缩放)特性实验”为基础,开发设计了《工程热力学》虚拟实验系统,并同时介绍了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的关系、空气绝热指数的测定和空气定压比热容的测定。用软件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者可以像在现实环境中来操作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对比实验教学效果表明:虚拟实验应用于辅助实验教学可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明显
针对《建筑传热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的,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河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本科《建筑传热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方法,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职业院校在培养大量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的同时,更应承担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作为制造大类的制冷空调专业,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值得专业教学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因应新形势下本科传统教学模式所面临挑战,西安交通大学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015-2020)》,以此为指导,建环专业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2015版培养方案。本文从培养方案制定的背景、程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学分分布、培养方案特色等几个方面对此版培养方案做了简要介绍,并针对制定过程中所受制约条件等进行了简要讨论,以期通过交流得到国内同行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