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民族班的文化传承:使命、困境与策略--基于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的思考

来源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承载着人类丰富的生存智慧.在人类生命的存在中,文化作为一个统一体存在于人类的意识当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活动.寄宿制民族班是广西各级政府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不仅肩负着提升民族地区入学率和巩固率的任务,而且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然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的存续和发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使得寄宿制民族班文化传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认识寄宿制民族班文化传承的使命,厘清当前寄宿制民族班文化传承的困境,探索相应的对策,成为民族教育研究领域亟待探究和回答的问题.
其他文献
尊重和重视文化多样性是少数民族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每个民族传统教育的模式.然而,现阶段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需要通过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与少数民族现代学校教育有效互动而完成.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对民族个体社会化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色化建设,以及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友好往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蒙古族传统艺术教育为例,现阶段研究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地区是事关国家统一、民富国强的战略要地.社会和谐稳定是我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目标的重要保障,其中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稳定和谐尤为关键.当前在民族地区,各族团结、政治稳定、共同繁荣是主流,但部分
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属于“专门素养”,本文依据蔡清田、林崇德教授的观点来界定双语教师的核心素养,即教师应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对于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与普通学校共有的一般素养,还要具备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而特有的核心素养,分别为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语言素养、跨文化素养、双语教学专业素养四个方面。
双语教育在藏族地区发展迅速,藏区各个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都建有双语学校。藏区大部分的儿童通过教育及其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双语者。但对藏区儿童的双语经历研究很少。通过对达瓦和拉措的双语经历的研究,可以认识到教育肩负的重要性。它可以为社会培养像拉措一样更多的添加式的双语实践者,因为这也是少数民族双语者的愿望。同时教育机构要避免培养出删减式的双语者。所以达瓦和拉措的双语经历的研究对国家的教育政策及其政策的执
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成了当地社会发展的负担。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自觉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展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不断增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为此,提出改善师资状况,开发乡土资源,发展双语教育,改革考核评价,加强就业帮扶。
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一背景下,应加大力度发展蒙古民族高等教育,建设民族教育智库,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三国民族教育连成一片,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而这就需要建设智库为其作为平台和支撑点。因此,立足内蒙古与蒙俄重要的地缘、资源等优势和良好双边合作关系,深入分析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创建高校民族教育智库的定位和思路,提出内蒙古高校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着力点和保障措
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人力支持.双语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新疆少数民族人才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努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学规模显著扩大,质量逐年提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作为一个新事物,双语教育推广中的问题也是存在的.质量方面,双语理科教育质量堪忧,学生理科成绩普遍较差;师资队伍方面,具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人口其教育观念更新会受到居住地市民的影响。但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农民工这个群体,对于宁夏的生态移民来说,他们有其独有的特点,他们被搬迁到汉族文化占主体的平原地带,一方面,存在民族文化的差异,回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移民户搬迁到的居住地仍然是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虽然较山区好,但远不及城市,所有移民户的教育观念是否会受到迁入地居民
班克斯(Banks)认为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有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内化于全体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教学实践所形成的、被全校师生(教职员工)认可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行为准则、教育理念、道德价值观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而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子系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外显的学校文化.北方民中积极发挥校园文化"隐性课
"学会认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认知"强调的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而是掌握知识的手段.这种手段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可见,"学会认知"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会学习、学会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