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lK)和Cachet房角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屈光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36例,其中24例(48眼)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平均年龄27.6岁,屈光度-6D~-11.5D,平均等效球镜(-7.66±1.35)D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眼视光学院 300384
【出 处】
:
第十二届全国角膜及眼表疾病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角膜屈光手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lK)和Cachet房角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屈光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36例,其中24例(48眼)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平均年龄27.6岁,屈光度-6D~-11.5D,平均等效球镜(-7.66±1.35)D,12例(24眼)行Cachet房角支撑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29.3岁,屈光度-8D~-22D,平均等效球镜(-12.99±3.58)D,随访时间18个月.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调节力和立体视觉等指标,将各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术后LASIK组有42眼(87.5%)裸眼视力≥1.0,屈光度(-0.36±0.48)D,调节力平均为(6.74±2.11)D,Cachet组有20眼(83.3%)裸眼视力≥1.0,屈光度(-0.28±0.36)D,调节力平均为(5.06±2.18)D.两组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ASIK组在明光眩光和暗光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Cachet组,在暗光条件12、18cpd空间频率时和明光条件下均低于Cachet组.两组术后高阶像差中的三叶草、X轴彗差和高阶球差有统计学意义,LASIK组的更高,其中LASIK组术后与术前高阶像差相比三叶草、X轴彗差和高阶球差亦有统计学意义,而Cachet组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良好的立体视觉.结论:LASIK术和Cachet房角支撑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都能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大气泡法制备及保存DMEK植片对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30-G无菌注射器在兔角膜后弹力层和基质间注入空气形成大气泡,气泡中的空气被完全吸除或被Optisol-GS保存液部分替代.根据气泡体积的大小,将1 2个角膜植片分为以下4组:A组:空白无气泡分离的植片;B组:气泡分离后完全吸除空气,零体积气泡的植片;C组:气泡分离后未吸除空气,全体积容量气泡的植片;D组:气泡分离后O
目的:了解藏族与彝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的异同.方法:研究遵循统一的调查流程及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眼科医师整群抽取四川甘孜州两个藏族聚居点的中老年人145人290眼及居住地地域近似的2个彝族聚居地1 36人272眼进行眼科检查、问卷调查并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8h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2组受检人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藏族和彝族受检者的人口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了解彝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分布情况.方法:整群抽取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两个彝族乡聚居点的中老年彝族人群136人272眼,康定县和九龙县汉族聚居地173人346眼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比较彝族与汉族人群结膜囊细菌的情况.结果:彝族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69.9%)较汉族(60.4%)高,有统计学差异(x2=5.942 P=0.015).彝族和汉族受检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的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在带状疱疹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的方法,药物组患者为对照组,增加氦氖激光组患者为实验组;量化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0天,实验组皮肤水疱结痂,且在5d疼痛明显缓解(0.01<p<0.05);实验组角膜炎明显好转(p<0.01);实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0.01<p<0.05).本研究过程中患者眼部及全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目的:探讨在共焦显微镜指导下,棘阿米巴角膜炎在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 1年1 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棘阿米巴角膜炎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共1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通过角膜刮片和共焦显微镜诊断为棘阿米巴角膜炎,所有病例术后病理HE染色均确诊为棘阿米巴感染.其中炎症进展期5例,炎症修复期2例,瘢痕稳定期3例.4例接受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目的:评估滴眼液常用防腐剂醋酸苯汞对眼科致病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开发有效的眼科抗真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用于产孢丝状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案(M38-A),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261株(1 5属29种)眼部分离真菌进行醋酸苯汞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并与那他霉素及氟康唑的抗菌活性进行对比.醋酸苯汞、那他霉素及氟康唑的实验浓度范围分别为:0.0078-4μg
目的:观察羊膜覆盖术对重度药物毒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1例,误诊为细菌性角膜溃疡,经大量抗生素应用无好转,局部深层角膜溃疡形成及角膜基质浸润,伴发中度前房反应。经角膜刮片、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排除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后,行异体羊膜覆盖术联合术后低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少量激素点眼治疗,观察角膜溃疡修复情况及前房炎症吸收情况。结果:羊膜覆盖术后,角膜病变快速修复
目的:用改良法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同种异体内皮重建,观察移植后生物学特性。方法:常规细胞培养法CO2培养箱传代培养新西兰白兔角膜内皮细胞,浓缩后种植于去内皮的活体兔角膜后弹力层,双链生物胶封闭,术后观察角膜瓣的透明度和厚度,3d、 7d、2w、4w、8w、 12w时分别行裂隙灯检查并照相,部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观察组20只眼透明12眼,透明率60%,无明显排斥反应。对照组10眼观察3
目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一种急性重症皮肤疾病,死亡率达10%-30%,本研究回顾2012.2-2012.4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和眼科联合诊治的8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眼部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8例TEN伴眼部受累患者,年龄27-66岁,男性3例,女性5例,发病前均有服药史,所用药物分别为别嘌呤醇、卡马西平及解热镇痛药物.眼部损伤从发病后第1-3天开始,发病3-5天来诊我院.根据全身皮损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CCh)症球结膜的病理形态学.方法:分析结膜松弛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7例球结膜对应区组织,对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Verhoeff Ma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染色.结果:7例结膜松弛症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50~75岁,平均67.5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膜组织形态学改变:上皮增生,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融解;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