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方法推陈出新的途径探究

来源 :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始终以德育为重点,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此同时德育作为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必将会随着社会的前进而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革。因此德育的改革就迫在眉睫,德育方法作为德育体系里重要的环节,推陈出新也是时代的需要。
其他文献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2017)指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推进教育扶贫的重大举措.”乡村学前教育是教育扶贫的主要对象.2017 年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学前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提出:“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快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多渠道扩大学前教
虽然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到第十个年头,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顽疾”。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择校热,学生小升初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课堂内外数学学习“如火如荼”。在此繁忙景象之下,数学教育也越发暴露出它原有的劣根性,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28条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基于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我们在认识到中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同时,也须清晰地看到中学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如形式化严重、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对中学德育进行研究和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公共安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目标,是事关家庭幸福的基本保障,是关系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事关社会的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在保证学校安全的前提下,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不安全的隐患比比皆是,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无可挽回的痛苦和损失,而且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困惑。加强对小学生、教师体育安全知识的培养,增强其体育安全意识,并引起家长、校领导的重视已经刻不
伴随着新课改的东风,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多,心理健康非常令人堪忧。后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留守儿童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留守儿童由偏远农村开始向乡镇发展,乡镇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整个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将对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视角开始转向了乡镇留守儿童上。本研究在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乡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成果有限,加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机构,却在一浪又一浪的经济狂潮中迷失了方向。我们的学校放弃了育人的功能,重才轻德现象愈演愈烈。从学校教育的内部来看,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教育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只看“升学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考试成绩”,学校道德教育也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了。学校教育“不关心世界和人的价值和意义,服从与外在的目的,功利主义湮没了教育的内在意义,也不去追思教育的
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大概有多个,他们强大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许多国家加大了在诸如信息科学、海洋科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生物科学、新型材料科学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各国为了储备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学校教育中也不断改革与创新,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创新能
“教育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惯常话语。也是教育学(理论)的一个基础概念。人们关注教育问题,教育也在研究各种教育问题,亦有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学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关注“教育问题”。
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新鲜事物接连涌出,知识更新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统的课程资源开发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与不能即时更新的教材知识相比,源自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及时。因此,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是教师需要注重的主要方面,教学生活化应当被放在显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