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浓度对甲醇装置的影响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型合成氨装置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渭化集团三期甲醇装置,通过不断增加煤浆制备过程中的添加剂浓度.使所制煤浆的浓度由初始时的60%~61%提高至620%~63%.增长幅度达到2%~3%.同时其黏度在低于500 mPa·s的较低水平下逐渐降低.进一步改善了煤浆的流动性,添加剂耗量也由0.83 t/h减少至0.28 t/h.下降幅度高达66.3%。此外,该举措不仅对合成气中各有效组分的含量进行了优化,使之更有利于后续甲醇合成反应的进行.而且还增加了系统单炉满负荷运行时的变换气量,最终使甲醇的产量高达1050~1075 t/d,大大提升了装置的运行效率及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介绍企业生产特点和供电系统状况,提出单相接地故障对供电系统的危害.结合6kV供电系统进行讨论,计算出该系统的对地电容电流,并依据计算结果论证了该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已对生产构成威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增设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的建议,并计算出配备这两种设备的容量.
介绍QCS-11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特点及其在国内典型的高CO、高水气比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QCS-11催化剂采用新型载体和独特的制备工艺,具有适宜的变换活性,其活性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明显优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应用于神华宁煤烯烃一段变换炉,对工况波动具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各项工艺指标合格且稳定,活性稳定性、结构稳定性、耐水、耐高温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可以很好地满足苛刻的高CO、高水气比变换
合成氨装置二段转化炉床层压差不断上涨,成为装置高负荷运行的最大瓶颈.在催化剂卸出更换中发现有明显的结块现象.通过分析,查找二段转化炉催化剂结块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二段转化炉苛刻的工作条件使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现象,一段转化炉及二段转化炉表层以及催化剂自身破碎后形成的粉尘烧熔是造成催化剂相互粘连的根本原因。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优化催化剂装填、定期部分更换等措施进行缓解
合成氨装置2014年开展了一段转化催化剂更换工作,在充分准备后,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旧催化剂卸出及新催化剂装填工作,为今后催化剂更换积累了宝贵经验.旧催化剂使用真空抽吸方式卸料,设备为原有的18.5 kW小抽吸泵,以及施工方携带的75 kW水环真空抽吸泵。2014年6月25日9:00开始设备安装.17:00将小抽吸泵吊装上一段转化炉顶并组装完成。6月26日9:50开始抽吸催化剂,平均2h抽1根
对年产26万吨甲醇装置首炉甲醇合成催化剂失活较早的现象以及在卸出催化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工艺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改进措施:合成塔顶部加装脱硫剂,改造合成塔分布器,顶部装φ50 mm瓷球并用双层丝网固定,取消在下管板上装5cm瓷球。
分析氨合成催化剂在开车升温阶段,出现升温缓慢、活性下降的现象,找到催化剂中毒的原因,并排查出锅炉给水预热器泄漏.通过采取相应措施,缓慢提高电加热器负荷,保持电加热器处于工作状态,电加热器一旦跳车,则合成塔升温将从头开始,催化剂将被反复氧化。控制入塔气量为最低,入电加热器流量控制在4.5~5.2 t/h。控制氢氮比为72%~75%.较高的氢氮比有利于还原被氧化的催化剂。出合成塔的气体通过不凝气放空阀
介绍水循环流程,统计近几年由于合成氨装置气化炉水循环故障而引起的合成氨装置停车事件,重点阐述关于水循环装置中气化炉激冷环补水,冷凝液泵二系列至工艺冷凝液进口流量控制阀跨线,烧嘴冷却水罐溢流,炭黑洗涤塔的技术改造.
化工企业基层生产单位要从大修项目确认、工艺交出、运行班组管理、票证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大修的准备过程,确保大修实效性强,工艺交出彻底,班组人员及票证办理有序,实现大修后的一次开车成功.
通过对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完整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和运行稳定性.以德士古水煤浆气化装置安全联锁回路为例,介绍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完整性评估分析的方法及应用,为同行业系统性评估提供了思路.安全仪表功能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分析是将保护层分析与故障树分析相结合,定量的对安全仪表功能完整性进行评估,以提高安全仪表功能安全水平和过程安全控制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班组是企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企业效益和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才能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管理要做到风险预知,作业标准化。就是预先知道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而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保障安全。实践证明,班组开展风险预知活动是安全工作之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