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对置二冲程发动机喷油策略对燃烧过程影响的计算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先进发动机节能及测试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tao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双对置发动机采用双喷油器侧向喷油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喷油策略对缸内喷雾和燃烧的模拟计算研究.该论文首先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验证了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个喷油器的循环油量分配比例、喷油始点、喷孔直径、喷油持续期等组合方案对燃烧放热规律以及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以性能指标和降低压升率为目标得到了优化的组合方案.
其他文献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法(LIF)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GDI 发动机中异型壁面油膜形成与演变过程机理.首先在燃烧室模拟装置上利用LIF方法研究了气流运动对38°喷油条件下壁面油膜形成与演变过程的影响开展实验研究.随后,在模拟装置及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对壁面油膜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静态喷油条件下,燃油自然蒸发对壁面油膜的弥散作用有限.与静态喷射相比,在逆向气流作用下,壁面油膜残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消费者对NVH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优化其NVH性能用以改善车内噪声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某国产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噪声症状,从齿轮啮合动态激励对变速器噪声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控制齿轮宏观和微观参数有效优化了变速器啸叫。增大齿轮模数、增加齿轮螺旋角、提高齿轮重合度的方法能够降低齿轮啮合噪声;按接触斑点试验结果对齿形、齿向和齿廓进行微观修形,进一步优化了变速器啸叫
以改进的KIVA-3V程序为计算平台,在转速3 000 r/min,50%负荷工况(每循环喷油量30.6 mg)下,探究高进气压力和EGR两种效应相反的策略耦合后对Miller循环柴油机燃烧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Miller正时能够减少缸内高温分布区,改善NOx和碳烟排放关系,且推迟正时较之提前正时更有效,但燃烧效率降低;与二级增压相当的高进气压力能够摆脱Miller循环进气充量不足的
柴油机喷油嘴内部两相流动不仅影响柴油雾化质量,而且对柴油的燃烧特性及整车的排放特性都有着重大影响,而柴油机喷油嘴头部细微结构的变化对喷油嘴内部流动有显著的影响.以某型国产喷油器喷油嘴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维数值模拟软件AVL fire对喷孔内部空穴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不同位置及不同喷油压力对喷孔内部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同一喷油压力下,上下层喷孔位置对喷孔内部空穴初生时刻、分布范围及空穴强度都
在天然气发动机中,天然气和柴油射流的喷射及混合过程对燃烧排放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AVLFIRE 软件,模拟了定容燃烧腔内高压天然气和柴油射流喷射过程,并在不同喷雾模型常数、湍流模型下将模拟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并对比了数值模拟和实验图像,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缸内高压直喷柴油/天然气喷射及混合过程,分析了不同喷孔高度、喷孔倾斜角以及喷孔交角下柴油和天然气射流的速度场,
本文在一台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开展了柴油引燃气相甲醇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量的引燃油量下,随着负荷的增加,着火滞燃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放热规律从只有预混的单峰燃烧逐渐过渡到预混燃烧和火焰传播并存的双峰燃烧.双燃料燃烧预混燃烧峰值明显高于纯柴油燃烧峰值,但峰值先随甲醇量的增加而增加后趋于不变,甲醇自燃峰值则随甲醇喷射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速大负荷工况,甲醇在柴油进入缸内之前发
开展了射流控制压缩着火(JCCI: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发动机的点火正时和喷射正时对热效率和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迟点火正时可以扩展低NOx和烟度排放的负荷范围.在低负荷工况,HC和CO排放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高负荷工况,HC和CO排放先减小后增大.点火正时对JCCI发动机热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固定负荷点,均存在一个最佳
在原机的基础上适当减小了进气道与气门座夹角,使用Fire软件对原机和改进后的进气道进行了稳态流动数值模拟.采用Ricardo评价方法对两种进气道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改进后的进气道在各气门升程下滚流比都有所提高,而流量系数有所降低.并用Fire软件对使用两种滚流比气道的发动机进行了缸内喷雾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高滚流比可以改善混合气形成,使点火时刻混合气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还降低了燃油撞壁量,因此
近年来,天然气发动机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型公路客车和重型卡车,天然气发动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期.越来越多的天然气发动机配有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蜗壳在周期性冷热交变热载荷下工作,容易产生热应力,导致蜗壳产生疲劳断裂.通过实验研究气体与金属换热及对流,得到气体与固体热交换模型,此模型可提供热机疲劳分析的热边界.针对蜗壳进行了热机疲劳有限元数值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与柴油机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蜗壳耐久性进行对比,提
车用柴油机随使用寿命的增长,摩擦扭矩会随机械磨损和老化等问题发生变化.发动机ECU中的摩擦扭矩map逐渐失准,导致起动控制、怠速控制等控制品质下降,增加反馈控制的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加速度观测的摩擦扭矩在线学习算法,建立基础摩擦扭矩模型替代原有的map,采用具备噪声抑制能力的加速度观测方法,基于线工况数据辨识实现全工况摩擦扭矩优化校准.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该学习算法结构简单,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