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体循环栓塞的护理体会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并探讨9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体循环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体循环栓塞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3±57岁.术前CT确诊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累及升主动脉及或头臂干.7例急诊手术,2例入院后76h内手术.手术方式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加体外循环下,胸骨正中切口,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返SICU,入住SICU时间36-277h,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镇静、积极控制心率,联合降压药物的治疗;早期监测上下肢血压,做好记录并进行比较术后接负压持续引流,压力保持在10-12cmH2O(1cmH2O=0.098Kpa);每小时挤压纵隔心包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详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每小时记录引流量,并观察手术切口及引流口周围有无渗血渗液;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耐心解释疾病相关及术后康复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情.对术后出现并发体循环脑栓塞,常规入住SICU后甘露醇125mlQ8h静脉滴注,Q4h脑科观察记录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脑科观察;表现为48小时后仍未清醒,予神经内科会诊后采用药物催醒并CT检查确诊.股动脉栓塞有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表现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高于健侧,活动时疼痛加剧,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制动,密切注意观察下肢皮温情况、色泽.心肌梗塞表现为突发的持续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伴有冷汗、呕吐,出现症状后,应密切观察心率波形、节律、频率情况,予十二导联心电图、肌钙蛋白测定,心肌酶检验,做出正确的诊断,配合医生做好止痛、降压、降低心肌收缩力等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克赛0.4ml皮下注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于第二天出现双眼肿胀,向前凸出,间有流泪,右眼对光反射消失,给予吸氧、扩容、激素、扩血管、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9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体循环栓塞里6例患者能治愈出院,2例脑栓塞患者放弃治疗出院,1例脑栓塞患者死亡.结论 术后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视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将并发症的伤害减至最低,促进患者的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矫治术后二尖瓣功能转归,并探索是否需要同期处理返流的二尖瓣.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小儿病区2005年至2014年手术治疗的53例ALCAPA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33例,中位
会议
目的 总结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应用.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前Hb>130 g/L,Hct>35%,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凝血功能无异常,ASAⅡ~Ⅲ级,年龄33-59岁,体重55~ 90 kg.采用Cell SaverR5+型血细胞回收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漂浮导管鞘抽取血液以60ml/min的速度进行分离采集,采集全身循环血容量按男性70
目的 本研究是评价单中心的新生儿TAPVC外科矫治情况,评估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2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TAPVC外科矫治的新生儿患儿者74例,其中心上型(47.3%),心内型(21.6%),心下型(23.0%),混合型(8.1%).中位手术年龄是10.5天,中位体重是3.3Kg.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或肺静脉狭
目的 探讨超快通道在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7月,我院行超快通道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53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014年5月~7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65例.两组患儿术前均无呼吸道感染,无其它脏器并发症.患儿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操作者、麻醉师、体外循环师、术后监护医生均相同.术后护理流程和出院标准相同.通过对比两组住院天数、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一期杂交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杂交手术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26例在杂交手术间行一期头臂血管重建及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论 娴熟,精细的护理配合,多学科知识积累,固定团队人员的配置以及高效的团队沟通,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
目的 总结心包补片“一片法”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经外科治疗的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73例,其中18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所有患儿均采用心包补片一片法行双心室修补纠治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结果 全组4例死亡(5.4%),2例出现重度二尖瓣返流,中度返流7例,3例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 心包补片“一片法”纠
目的 总结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经外科治疗的法洛四联症患儿120例,平均年龄9.0个月,平均体重8.7kg,所有患儿均采取一期根治手术,其中96例采取跨瓣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补片.结果 全组6例死亡(5%),2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死亡,4例为术后低心排综合症死亡;其余患儿术后随访心功能Ⅰ-Ⅱ级,无远期死亡.结论 婴幼儿期行法洛四联症
目的 经典Norwood Ⅰ期手术是治疗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标准术式.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本手术的早期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共为5例罹患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患儿行经典Norwood Ⅰ期手术.患者均为男性5例,体质量2.57-3.5kg,中位体质量为3.13kg;手术时年龄29天至75天,中位年龄36天.第1、2、3例患儿遵循传统围术期管理策略,术前经静脉给
体外循环插管是体外循环系统与自身循环系统之间的桥梁。通过静脉插管和其他各种引流管,将患者身体内的血液引入体外循环装置,血泵再将经过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通过动脉插管注入患者动脉系统。此外,左心减压管和心脏停搏液灌注管也是体外循环常规使用的插管。根据手术类型、手术方式、操作习惯、患者特点及手术条件的不同,体外循环插管的使用差异较大;不同规格、类型和品牌的插管也各有其特点。心脏和血管的插管是心脏外科的基本
会议
目的 分析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先心病婴儿未成熟心肌心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影响,探讨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通过Akt信号通路抑制心肌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 82例行体外循环(CPB)术的先心病婴儿,平均年龄(6.74±3.12)月,男49例,女例33例,在取得医院伦理伦理委员会的准许、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且签名确认后分为非自体冷血停搏液(A)组(33例)和自体冷血停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