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心血管病的防治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逐步走向成熟,2002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芳香开窍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与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冠心病痰瘀互阻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冠心病瘀毒阻络的病机逐步受到重视,络病理论成为中医心血管领域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医药以活血、化痰、解毒、通络、益气等方法为指导的基础研究在内皮功能、易损斑块、血小板活化、缺血再灌注、缺血预适应、左室重构、血管重构、血管新生以及微循环等热点领域广泛开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临床研究领域,循证医学的方法逐步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使得中药的临床研究更加科学化。中医"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上海邝安垫对55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长达22年的随访研究、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一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陈可冀等以芎芍胶囊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再狭窄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整体观念"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大量中药研究显示,中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往往显示出多靶点效应,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特色优势。"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诸多中医名家在心血管疾病的辨证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仍然处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便捷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仍然是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在急性心血管疾病方面,速效救心丸等已成为冠心病心绞痛常用速效制剂;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静脉滴注中药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各项措施中的贡献度位居前列。
尽管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中医理论创新与基础研究的临床应用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临床研究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任重道远,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挥。
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有专家用流行病学的方法预测到2020年,中国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将上升至全部死因的79%,心血管疾病将成为首要的死因。主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刻不容缓,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心血管病的防治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逐步走向成熟,2002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医药研究领域迄今获得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与此同时,芳香开窍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与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对于冠心病痰瘀互阻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冠心病瘀毒阻络的病机逐步受到重视,络病理论的提出,成为中医心血管领域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基础研究领域,活血化瘀研究建立了中医药研究技术平台,并对多种活血化瘀中药进行了多靶点、多层次、多学科研究,研究人员为此已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59篇。以芳香开窍法为主的中药促血管新生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络病理论治疗心病的代表方剂通心络已经有300余项研究发表。中医药以活血、化痰、解毒、通络、益气等方法为指导的基础研究在内皮功能、易损斑块Ⅲ、血小板活化、缺血再灌注、缺血预适应、左室重构、血管重构、血管新生以及微循环等热点领域广泛开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临床研究领域,循证医学的方法逐步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使得中药的临床研究更加科学化。2001年以来,北京地区首次组织了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正在逐步显示其临床特色优势。
中医学具"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以及"简、便、廉、捷"的特色优势,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在这些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临床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