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cm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28例(NC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30例(Non-MVC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30例(MVC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采集,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cy等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ETs水平,并对各组间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对各指标与EETs、Hcy进行相关性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生殖毒性试验各阶段阳性对照品模型,确定对大鼠和兔易感的给药条件,为生殖毒性试验阳性指标的判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的阳性对照品(环磷酰胺或丙基硫氧嘧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采用不同的给药剂量、时间和频率诱导大鼠或兔生殖毒性实验不同阶段的阳性指征.具体如下:(1)Ⅰ段生殖毒性试验:分别于交配前给予环磷酰胺A组(1次,100 mg· kg-1)和B组(5次,20 mg·
目的 应用肝微粒体体外转化体系,进一步评价镰刀菌毒素丁烯酸内酯(BUT)体外发育毒性.方法 取孕9日雌性大鼠子宫,迅速将分离下的蜕膜团放入含有足量平衡盐溶液的培养皿中,剥离后保留脏层卵黄囊.选取体节3~5胚胎移入含有大鼠即刻离心血清培养瓶中.充入混合气体后37℃培养箱中旋转培养48 h.雄性大鼠腹腔注射多氯联苯500 mg· kg-1,第5日取肝制备成微粒体混悬液,分装于塑料管中.采用BCA法对肝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reproductive disorders has raised concern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on reproductive health, especially when such exposure occurs during fetal life
会议
目的 观察二硫化碳(CS2)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初步探讨线粒体膜通透性(MPTP)对这种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S250,250和1250 mg·m-3染毒组,环孢素A(CSA)干预组和氯尼达明(LND)(MPTP开放剂)干预组(两个干预组均给予CS21250 mg·m-3),采用静式吸入染毒,2 h·d-1,5天/周,共10周,CSA和LND干预组在
目的 探讨纳米碳酸钙的毒性和可能靶器官.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微米碳酸钙组(200 mg·kg-1)、纳米碳酸钙组(12.5,50和200 mg· kg-1).滴鼻染毒,每周5次,连续12周.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并处死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观察大体形态称重,计算各脏器脏器系数.4%中性甲醛固定脏器,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采用微
目的 初步探讨纳米碳酸钙对职业人群的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取山西某纳米碳酸钙生产厂全部工人119名,其中90名生产一线的工人为暴露组;29名行政管理人员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血清及空腹中段尿样上清.血清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测定采用比色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采用羟胺法;丙二醛(MDA)的测定采用TBA法;一氧化氮(NO)的测定
目的 实验应用2,4-滴丙酸(DCPP)研究纳米ZnO对小球藻的毒性机制.方法 将处于生长对数期的小球藻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两种构型的DCPP中,通过生长抑制试验,选取一个对小球藻生长低抑制的DCPP浓度用于后续试验.将暴露实验分成若干组: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5,10和20μmol·L-1)作用组、不同浓度的纳米ZnO加一定浓度的R-DCPP作用组、不同浓度的纳米ZnO加S-DCPP作用组、对照
比较不同的纳米氧化锌(ZnONP)暴露方式对其毒性效应的影响.体内实验部分,主要将小鼠暴露于雾化ZnONP的环境中,分析其产生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雌性BALB/c小鼠暴露于浓度为0,0.09,0.18和0.34 mg·m-3、粒径为10 nm的雾化ZnONP中5h,并在24 h后进行分析检测.体外实验部分,主要利用体外培养肺上皮细胞,通过淹没式(submerged)和气-液界面(ALI)两种暴露
会议
目的 比较了纳米与超细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颗粒的致突变性差异。方法 采用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选用TA97,TA98,TA100和TA102标准测试菌株,分别计数不加S9和加S9体外代谢情况下这四种菌株分别在超细颗粒和纳米级二氧化钛和氧化锌5个不同浓度下的回变菌落数。结果 超细与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5,10,20,100和500 μg/皿;超细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在5,10,25,50和100μg/皿剂量
会议
目的 研究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血管内皮细胞毒性.方法 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对暴露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粒径、形貌及分散性;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法检测细胞内DNA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