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内涵解读--以“江歌案”为例

来源 :2018新媒体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t1988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歌案"被报道后引起热议,自媒体瞄准最佳时机和切入点,改编一场好友背叛、家破人亡的大戏,公众瞬间涌入助推了舆论的形成.自媒体和公众在谈论什么?情绪如何成为自媒体的利器,击碎公众认知?公众明知网络暴力不可为的情况下,为何又振振有词地为网络暴力辩解?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选取十篇代表性的自媒体文章和千条热门评论,发现其有事实细节模糊、情绪占据主导、人物形象扁平等特点.自媒体借助事件赚取商业利益,公众利用情绪化言论释放不满.事实跑不过情绪的后真相之说在"江歌案"中得到印证,但又与后真相反映民众对媒体信任度缺失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文章借此探讨后真相的内涵.
其他文献
数据新闻的本土研究肇始于国内学者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学理想象.本文对2013-2018年国内外数据新闻主要研究论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问题上,国内研究中最常出现的共现关键词为"大数据""可视化"等,这与国外研究中最常出现的共现关键词"开放数据""计算传播学"区别明显.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中的定性研究远高于定量研究,而国外研究为定性与定量并重,且重视基于受众分析的问卷调查法.学科对话方面,
通过对国内25种新闻传播类专业核心期刊2013-2017年间发文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研究我国新闻传播专业学术研究热点及基本趋势,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跨学科与跨领域研究在新闻传播专业领域总体呈上升趋势;"新媒体"是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热点;"融合""转型""创新"是传统媒体研究的三大关键词;基于这三大关键词的相关技术支撑研究以"大数据"研究最为热门,大数据学术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显著递增;新闻传
本文研究了一种全新的人类传播范式——基于皮层脑电的脑机传播范式.本文从范式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厘清传播范式,深入考察了基于皮层脑电的脑机传播范式的运作机制及其范式特征.本文尝试了从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科学的交叉视角来解析这种全新的人类传播范式,指出了该领域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新闻传播教育需对接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需求.既要夯实专业基础,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础,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基础,又要培养新媒体、全媒体人才,还需把新闻教育扩展到其他专业的学生,培养有各种专业背景的新闻与传播人才,扩展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输送有新闻与传播专业能力的人才,扩展到全民传媒素养、新闻素养教育.这都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并根据数字化发展的新环境、新条件,改进教材和教学方法,在体制上重视和保障教
随着教育部门"减负"措施的不断实行,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参与逐渐从学校转移至校外教育机构,从而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教育机构增负的怪象.以"学而思"为典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吸引大量的家长和孩子前往报班的同时,其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家长的质疑.家长陷入了课堂上做笔记,回家再教孩子的怪圈.教育学界将家长参与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与实践定义为"家长参与",家长深度卷入子女在学校、家庭甚至是校外的教育活动中.本文沿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也不例外地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而对比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儿童,发达地区的儿童在使用新媒体技术获取知识方面表现出了比落后地区儿童更高的主观能动性.为此,笔者在上海一所学校开展了为期21天的实验,旨在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增强获取知识的内在动机.
面对当下政治多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客观现实,传播权力的多中心化以及传播内容的受众主导化已经使得以往只要实现主体间理解就能形成共识的逻辑假设不再成立.而在对"我能理解,但未必同意"这一传播困境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理解与共识之间的中介变量,常识由于不能从物质生产方式层面对背景知识进行反思批判,因此经常自发将伦理—政治商谈还原为实用商谈向度的政治考量,从而阻碍共识形成.而如果想要完成从常识向共识的转换,就必
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官民矛盾、社会阶层与群体矛盾、改革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矛盾,在网络空间中不断发酵,导致网络上关于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讨论十分频繁,网络舆论非理性、情绪化话语表达蔓延,容易引发舆论风险和危机.本文针对当前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特点,探讨当前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网络舆论新特点,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分析此类事件的网络舆论生成机制,以及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网络舆论风险及其
随着信息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与使用范围急速扩张,其影响力已辐射社会的各个角落.过去十余年,从早期绝大多数学者将社交媒体赞美为受众获取多元信息的渠道、民众与政府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社会公共参与的有力武器,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社交媒体对公共舆论的形成与引导以及民众对于公共事务的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负面作用,西方学术界对社交媒体的社会影响的评价思潮经历了一个转折.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为主
基于人工智能目前处于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基本现状,广告产业在生产、传播与管理上将继续发生变革,重点集中在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上.鉴于人工智能在思维、意识、情感上的缺陷,广告人不仅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且有其独特的价值空间.未来人工智能将朝着强人工智能、增强智能、跨媒体智能方向发展,对此,广告业应在构建基于强人工智能的广告伦理规范、实现增强智能广告、探索广告的跨媒体智能传播上做出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