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来源 :第六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如果说课程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食粮,那么课程结构就是对精神食粮的搭配组合,只有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关系.当下,由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学校层面需要实施的课程不仅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尽管国家课程具有良好的课程结构,但是落实到学校层面,由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课程系统的加入,学校层面的课程不再是国家课程的直接实施,也不能是此三类课程的简单"拼盘".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才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构建学校自身的课程结构能够使其课程更适切学生与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突出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均衡的课程结构是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科学合理的核心要素.然而,在构建课程结构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明显的课程结构失衡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不得不慎重思考课程结构均衡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实现课程结构均衡。明晰基本要素,保证课程结构逻辑清晰,确立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结构的价值追求,求主体多元,寻求价值磋商,反思现有课程结构价值,评估结构变革的内在需求。
其他文献
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自觉.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和政策制定上都有很大变革.二是深入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依据课程政策,更新思维观念。
研究证明,手指游戏在孩子发展过程中作用不可低估:2013, 2014, 2015连续三年,市教育局委托上海思来氏公司对全市幼儿教育作大数据评估,玩手指游戏的孩子精细动作等多项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手指游戏在孩子的语言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上呈现出强大的有效性。创意手指游戏在促进幼儿语言、动作、思维、想象、节奏感、记忆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上也显现出强大的有效性。为此,在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
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创办于2005年,是杭城名校天长小学和金都房产集团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小学,是名校集团化办学、打造优质教育的典范.2011年学校开始独立办学,提出"文化育校,和美成人"的办学理念,积极实践和美教育,全面系统地推进课程建设,构建了重基础、综合性、体验式、主题化的课程体系,彰显了玩出名堂颐童韵、翰墨飘香蕴和美的办学特色.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文化育校、和美成人”,其核心价值“和美”
21世纪,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自主发展被确定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学会学习。其二,健康生活。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省份,陆续进行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的开发,实行选课制,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需要。
本文旨在澄清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各自的内涵,并尝试辨析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为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理论支持。总之,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是为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围绕人的素质发展做文章,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核心素养大体上讲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属于教育目的范畴,指导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为教育评价提供准绳;综合素质评价则
一个全面发展的、能够良好适应社会的人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具有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基本科学知识与常识。一个人的文化基础关联他所处的各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环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应该是健康生活,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学生既是单独的个体又生活在群体社会之中,在参与社会生活时,应为自己为社会负责,并且能够放眼国际,具有国家荣誉感,在实践过程中勤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不只是一个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也是学校职责和功能的一次变迁.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和选择权,学校享有开发课程的权利.承担开发课程的义务.为此,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课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当前,核心素养研究炙手可热.随着学生6大核心素养的正式颁布,我国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校本课程因其课程开发具有自主性,因而可以更全面的分析学生特点,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来培养其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校本课程在十余年的开发过程中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所开发课程目标不明确,实施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校本课程如何克服自身弊端,使其在满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同时又发挥育人价值,值得予以
当前,很多国际组织和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创新,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和愿景,并落实到课程标准中,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未来国民.总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指导、引领、辐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创新,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