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认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由来已久,在近2个世纪(1817-2008年)的探索中,也曾多次有过重大突破与发现,但就P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而言,迄今为止仍无法用精准的科学依据予以阐明。本文回顾了人类对PD发病机制的研究历程,阐述了PD的病理机制,浅谈了确定PD患者特定细胞死亡的原因。
其他文献
肌肉随意收缩时通过针肌电图检查,可评价运动单位(MU)产生的特征性电信号,即MUP。另外,也可对单根或一组肌纤维(MF)的信号进行评估。本文将重点阐述MU及MUP,尤其是神经肌肉疾病中
热痛刺激能引起两种疼痛感觉,称作第一痛和第二痛,这种现象是由于热刺激同时激活Aδ纤维和C纤维的伤害性痛觉感受器,由于这两种传入神经的传导速度不同,传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时
发作性运动障碍由发作性异常运动和发作性共济失调两类病征组成。本文介绍了发作性运动障碍的分类,阐述了PMD的临床特点。
tau蛋白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17p21.11),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对维持细胞的骨架起关键作用。tau蛋白基因型的异常改变被认为能影响一些神经变性疾病的发展,本文就tau蛋白的异常改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常染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铜离子在各脏器尤其是肝脏和脑内沉积,引起锥体外系、精神症状和肝硬化等临床表现。由于铜离子在各脏器,尤其是脑内沉积的部位迥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最早可追溯到1652年Tulpius对痉挛性斜颈的描述。近20余年国内外对肌张力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当活跃,病因、诊断及综合治疗均有一些突破和进展。本文
Hallervorden-Spatz病(HSD)即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Hallervorden和Spatz在1922年首先报道。本文将本科收治的1例HSD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OMIM277900)又名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危害很大。本文就我国对该病的研究30周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大约可达1%。帕金森病患者的特征性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随着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