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气象史书20年回顾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作者先后参加了中国气象局的5部"大书"--《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气象卷》]、《中国发展全书·气象卷》、《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气象卷》和《中国气象史》的编辑撰写工作.本世纪以来,又担任了《中国气象史研究文集》(一)、(二)和的常务副主编和编辑工作.《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于198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1.3万字,是《当代中国》丛书之一.为了分门别类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的历史经验而编撰的.1992年7月随中国气象局的几位同志,审读加工《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气象卷》一书书稿.全书80万字,于1992年12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8月,《中国发展全书·气象卷》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发展全书》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计委、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等的领导、专家共同编著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集历史总览、模式概括、理论分析、战略研究、前景预测以及文献会萃于一体的巨著.《气象卷》被评为《中国发展全书》的范本.《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记录·气象卷》于1999年3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对全书进行统稿.2003年1月和2005年11月先后由气象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气象史研究文集(一)》和《中国气象史研究文集(二)》,总计51篇文章43万多字.作者担任常务副主编和责任编辑.2004年1月,编修了10年的140万字的巨著《中国气象史》.编修《中国气象史》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中国古代气象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极其辉煌的,许多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掘、发扬光大;近代气象的落后和被动是民族的痛苦经历,值得探询其根源;当代气象事业的曲折发展、经验教训更需要借鉴.《中国气象史》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本书自1995年开始收集资料至2004年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10年间受到中国气象局3届党组的关怀和各职能司及有关省、市、自治区气象局的大力支持。
其他文献
将NCEP/NCAR 1951/1952~2003/2004年东亚冬季1000hPa风场进行向量EOF分解,研究其第一特征模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我国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EOF1时间系数能够很好地刻画东亚冬季风
会议
本文分析了1985年12月~1997年11月的12年的月平均u分量场资料,发现东亚季风区和南亚季风区的风场存在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但它们在经向、纬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传播存在差异,而且
对2006年4月28日发生在临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点、灾情和预报服务情况进行了评述;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是高空冷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高空冷槽叠加在低
会议
本文采用累积频率的统计方法和CCM3模拟的10年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模拟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CM3模拟的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主要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会议
本文通过对7月份全球季节变化指数(Global seasonal variation index,简称GSVI)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初步诊断,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850hPa的GSVI>0区域反映了全球热带季风、南北半
会议
在NECP数据库中挑选同步因子与崇左市逐站、逐日最高、最低温度作相关分析,挑选出可直接在MICAPS中读取的与温度相关好的9个物理因子(低层到高层),建立模糊聚类预报模型、模糊
会议
基于DERF模式输出500hPa位势高度场,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历史资料,利用Downscaling法,研究该释用方法对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预报技巧和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
会议
本文分析了台州市气温突变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出台州市气温的年际变化可以初分为四个阶段,并且指出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增暖的速度越来越快,值得注意,并利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台
利用1961年-2005年北疆9个气象站和南疆15个气象站逐日沙尘暴日数、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平均地面温度、地气温差、平均风速、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计算得到北疆和南疆春季
会议
中全新世(6kaB.P.)和末次盛冰期(LGM,21kaB.P.)是近2万年来与现代有着巨大反差的气候时期.利用包含较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