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文物保护修复的认知情况调查

来源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公众为主要研究对象,整体探究了公众对于文物保护修复的认知情况,对比了公众和文博行业从业者之间的认知差异。针对文物保护理念中几个关键要点设计案例题,利用问卷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公众基本认可延长文物寿命的保护工作,但对保护修复理念存在误解,且不能很好地识别各类破坏性修复;相较于商业修复,公众更倾向于考古修复和博物馆修复;对于文物的重建与复制,公众具有很高的接纳度;从业者和公众在保护修复理念上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修复尺度的倾向和对创造性修复的态度有所不同;各从业者之间在理念的各个层面仍有分歧。研究结果弥补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面向公众层面研究的缺失,为文物保护修复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供了指引,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潍坊的海盐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但潍坊海盐文化旅游开发相对滞后,存在开发起点低、"公地困局"现象严重、同质化开发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对潍坊海盐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的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多姿
将《新疆通志·宗教志》(以下简称:《宗教志》)的价值利用置于传播学视域下进行分析研究,对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宗教志》在传播活动中的特点,扩大全社会对党和国家的宗教工
地方志或方志可以分解成“方”+“志”.由于历史上社会文化制度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社会治理结构的“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区性的“方”,在西方则表现为
徐孚远(1599-1665)是《上海通志》、《台湾通史》人物(列传)中的同一传主,前者为志传、后者为史传,史传的可读性为志传借鉴.《台湾通史》所记徐孚远随郑成功入台开疆拓土的史
在盛产地瓜的鲁南山区,民间日常饮食多与地瓜有关.鲜地瓜可煮可蒸可焖可烤;切块入锅,可与大米、小米、玉米面、高梁面、麦仁、豇豆、绿豆等配合,制成各式各样的干饭、稀饭;切
临沂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纵观这些年的发展,临沂旅游景点普遍存在文化内涵不足的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政府除了要转变思
  紫禁城乾隆花园建筑内部陈设及内檐装修制作极为精美,其用材广泛、工艺精巧、典雅精致,体现出清乾隆时期宫廷建筑装饰的高贵风格。作为乾隆花园修复工程中家具与内檐装修的
象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在中华传统食印中,古人用植物、动物、文字、图案、神话传说等自然人文事象,以谐音、比喻、嫁接等艺术手法,演绎了丰富多彩象征幸福、寓意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具有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教育传播等基本职能。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资源的精华。随着文物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