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颈核内胺类神经递质标记物-组胺酸脱羧酶(HDC)的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功能性下颌偏斜所致的咬合异常及功能恢复对头颈部肌群肌梭感觉运动系统内源性单胺类神经递质(HDC)在中枢核团中分布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选择7 周龄雄性wistar 大鼠,分7 组: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2w 组,功能性下颌偏斜2w 组,功能性下颌偏斜2w 恢复组,实验对照4w 组,功能性下颌偏斜4w 组,功能性下颌偏斜4w 恢复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对成人正畸患者矫治器选择的影响,及其接受度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样本包含49 名成人正畸患者(其中使用隐形矫治器者29 人,使用舌侧矫治器者21 人)。
目的:研究牙槽突裂大鼠行植骨术后,邻牙受正畸力向手术区移动对术区骨改建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选用12 只8 周龄SD 大鼠(SPF 级别,体重200±20g),制备双侧上颌牙槽突裂标准动物模型,3D 打印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主要组分为聚己内酯)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用于动物模型植骨术,术后8 周处死3只大鼠取材,Micro-CT 扫描三维重建植骨区,行H-E 染色、Masson 染色评价
目的:通过X 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线距,评价并比较功能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的固定矫治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合的软组织线距测量分析。
目的:通过幼年大鼠间歇性鼻阻塞动物模型来探究鼻阻塞对髁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40只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双侧鼻阻塞组28只,阻塞时间为8:00-16:00,至8周;对照组12只,不作处理。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正畸初诊患者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异常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正颌正畸科就诊的患者301 例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97 例,女性204 例,按照年龄分成10-34 岁,分成10-14 岁组,15-19 岁组,20-24 岁组,25-29岁组,30-34 岁组,共5 组,常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口内全景X 线片及颞下颌关节开闭口斜矢状位磁共振,并对关节结构情况进行观察,其结果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唇腭裂新生儿术前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病例40 例,术前鼻-牙槽骨塑形治疗组患者20 例(男性16 例,女性4 例);对照组患者20 例(男性15 例,女性5 例),使用Rapdiform XOR3对两组患者的上颌牙槽数字模型进行形态学测量,使用SPSS 15.0 对测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 检验和独立样本t 检验.
目的:本实验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低压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合成亲水性壳聚糖/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探讨该材料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影响,为骨开窗骨开裂患者的骨再生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CBCT)对比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器与螺旋扩弓器在扩弓及保持后的效果差异,并应用四环素荧光标记研究两者在扩弓过程中腭中缝的新骨生成情况,为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器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 对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咬合接触特征与咀嚼肌肌电活动特征及二者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资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颜面不对称伴畸形患者25 例,年龄13-21岁,男10 例,女15 例。
目的 比较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错(牙)患者髁突和关节窝形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患者30例(分为三组,A组为低角者10例,B组为均角者10例,C组为高角者10例)均拍摄CBCT并应用NNT-Viewer软件进行测量分析,选择图像水平线作为参考线,矢状向测量平面选择矢状向中央截面,冠状向测量平面选择髁突最大内外径截面,测量髁突和关节窝形态及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