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默尔旱度模式的进一步修正及其应用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本文在1985年安顺清等对帕默尔旱度模式进行了修正的基础上,从建模选用较多站点、可能蒸散采用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和土壤田间有效持水量进一步划分三个方面对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建立了更为科学的气象旱度模式;应用进一步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计算的我国部分地区旱度值与实际旱情较为一致,特别是一些严重的干旱时段更加吻合;利用进一步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特征,为该地区的干旱防御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GMS-5、EDS/MODIS图像资料,采用统计模式识别技术对单层和多层云进行分类研究,在采用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的非监督分类器的同时,引入监督分类的思想,在样本采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器训练和测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云分类技术,并将其应用于2002年6月10日02时台风云系的识别,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对典型天气系统的云系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台风云系的分类结果与台风云
通过研究NOAA卫星图像上云雾的光谱特征,阐述了雾在AVHRR通道光谱响应特征,根据云雾的不同顶部结构,分析了云雾反射可见光的非朗伯特性.根据瑞利(Rayleigh)准则,解释了低太阳高度角时可见光对云雾具有更强的识别作用,指出雾与云相比,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反射特点.通过分析云雾层的不同红外光谱特点,说明了通道组合方法对云雾识别的重要作用.
利用1954~2000年全国700多个测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对前冬500hPa环流异常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沙尘天气受到多种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西部沙尘多发区的沙尘天气频数受气象条件影响最为显著;上一年夏季的降水对春季的沙尘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多寡与500hPa环流形势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
运用包含土壤、植被陆面过程OSULSM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将分布式水文模式DHSVM中汇流方案与其耦合,成功地模拟了2002年7月黑河流域上游的洪水事件,用数值方法再现了洪水的流动过程.结果显示:洪峰到达每点的时间各不相同,遇到分岔路时,水流按照地形坡降大小不同,自动按比例分流,较大部分从地势坡度大的方向流向低处,也会有较少部分向坡度较小的方向流去.坡面汇流方案的加入,使得大气模式中实现了地表
运用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可以从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中把中尺度资料信息提取出来.本文介绍了梅雨锋暴雨四维变分资料的同化原理.同化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CINRAD/SA软件,是在美国下一代天气雷达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移植和重新开发.这种移植不是简单的应用软件的移植.CINRAD/SA软件采用了开放平台和图形界面,原软件的大部分代码,不需要重新改写,可以在新的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
本文首先对1999年6月23日至7月2日江淮流域的一次强酶雨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概括出了梅雨锋结构的涌流概念模型,即梅雨锋结构是由锋区北部的低空偏东气流所维持的干冷空气舌(冷涌)与南部暖湿空气舌(暖涌)之间相对峙的结果.以此为基础,在湿热成风平衡的约束下,设计了与梅雨锋湿度舌匹配的理想冷空气扰动,并利用物理过程较完善的数值模式,讨论了梅雨锋β中尺度雨带特别是双雨带结构形成与维持的可能机制.环境经向
利用近50年来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有利于中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少发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主要是伴随沙漠边缘的土地干旱化不稳定过渡带而形成的,即在同样的大气条件下,下垫面条件决定沙尘暴的空间分布;河西走廊沙尘暴的时间分布主要与大风有关,在日变化、年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中都是如
本文利用2003年8月到2004年3月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地区沙尘暴观测站获取的探测资料,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地区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廓线规律,讨论了沙尘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湍流能量平衡的演变规律。
本文利用2001年夏季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地区大气边界层实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流动沙丘和临近流动沙丘的农田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和农田地区的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相近,差异不足2%.净辐射、地表反照率、有效辐射存在较大差异,流动沙丘的净辐射明显小于农田,其中反照率差异的贡献约为60%,长波辐射差异的贡献约为40%.流动沙丘的反照率、有效辐射明显大于农田,反照率高出中国西北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