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TCP材料孔径和孔内连接径与材料体内血管化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β-TCP材料孔径和内连接径对其体内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制备了不同孔径(300-400、400-500、500-600和600-700μm)和内连接径(70,100,120,150,200μm)的8种不同结构的β-TCP材料。所有材料包埋入96只成年新西兰兔的双侧腰背筋膜内,术后1周、2周、4周、8周对材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同位素骨扫描检查,观察不同内部三维结构β-TCP材料的体内血管化情况。 结果:不同孔径和内连接径材料的血管化组织学表现不同。随着内连接径的增加,材料内新生血管的数量和管腔大小增加(P<0.05)。而随着材料孔径的增加,血管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血管大小随之增加(P<0.05)。与其它材料相比,孔径400~500gm,内连接径120μm的材料显示了最好的血管化效应,新生血管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同位素骨扫描的结果也有效地支持了组织学的结论。 结论:孔内连通对长入材料孔隙的血管数量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支架材料的孔径和内连接径共同影响着材料内新生血管的大小。另外,孔径400~500μm,内连接径120μm的材料结构参数或许更有利于材料体内血管化。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于膝关节单间室病变是否行单髁置换仍有部分争议,本研究目的总结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关节炎的临床结果及中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07年收治的17膝关节单间室关节炎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6岁(47-67岁),其中胫骨平台骨折后单间室的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性关节炎11例,内侧髁13例,外侧髁4例。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得膝关节功能评分,并
目的:研究消除伸膝装置和胫骨垫片撞击对髌骨轨迹和髌韧带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下肢尸体标本为实验对象,将标本安置于牛津测试架上,使用施乐辉公司的Genesis Ⅱ膝关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先后应用标准胫骨垫片和高屈曲胫骨垫片,高屈曲胫骨垫片的前唇和立柱前方更为倾斜以避免伸膝装置和垫片的撞击。使用NDI公司的Optotrak Certus系统追踪膝关节屈曲过程中的髌骨轨迹,使用NKB公司的S
目的:评估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aciateLigament,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胭腓韧带(Popliteofibular Ligament,PFL)重建治疗严重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结果。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4月,共有28例连续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PFL,重建手术。入选条件:所有患者均为严重的膝关节不稳定,后抽屉试验为3
目的:评价股骨髓腔负压吸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plasty,TKA)中减少栓塞的作用。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将2009年4月到9月拟行初次单侧TKA的30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术中采用股骨髓腔吸引,将2008年2月到10月行初次单侧TKA的29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未采用髓腔负压吸引。两组患者均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右心房评估术中栓子产生情况。评价指标为
目的:报告一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病例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6年6~2008年7月,连续完成共19例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手术,其中18例入选本研究组。半月板移植的手术适应症为:半月板全切除忠者:关节软骨Ⅲ度以下或局限性Ⅳ度损伤;关节力线正常;韧带正常;韧带同期或分期重建患者。手术技术:2例外侧半月板采用骨桥技术固定半月板移植物的前后角,其余16例均采用骨拴技术。采用自内向外、全内、自外向
新一代全髋关节金属—金属关节表面置换术再次成为国内外关节外科的热点,最大限度保留股骨头颈的骨量、大直径股骨头假体明显提高稳定性、界而磨损量的减少都是热点的原因。在开展这项手术的同时,也发现有些不足之处,如手术切口较大,髋臼暴露困难,股骨头颈中轴线定位复杂和费时,一旦造成股骨颈切痕,将引发术后股骨颈骨折的隐患等。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共行全髋表面置换术114例145髋。在手术技术不断成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清除髋臼周围骨溶解病灶、同种异体颗粒植骨、更聚乙烯衬和股骨头,治疗全髋关节置换(toral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稳定固定髋臼假体周围局灶性骨溶解、保留髋臼假体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共24例(24髋)THA术后髋臼假体固定稳定、假体周围局灶性骨溶解患者进行保留髋臼假体翻修治疗。其中男性13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并结合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改良的Fulkerson截骨术。评估利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Kujala髌股关节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8-36个月)。最后随访时,患者无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无并发症
目的:通过对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定制化双动人工半膝关节假体进行离体试验研究探讨其运动模式。方法:以临床获得的6例离体膝关节为实验对象,通过动态X线透视成像技术,分别获得正常离体膝关节,双动人工半膝关节假体和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后的膝关节各组标本的内外侧髁于不同体位时的连续侧位X线片。利用1waki方法,将股骨髁上前方的关节球面定义为伸展面(extension facet,EF),后方的关节球面定义为屈
目的:比较金属对金属大直径全髋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对30例30髋进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全髋置换术,男12例12髋,女18例18髋;平均60.3岁;平均体重指数23.7 kg/m2。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5±17分。同期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常规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30髋,男9例9髋,女21例21髋;平均62.4岁,平均体重指数23.4 kg/m2。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