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及疗效分析

来源 :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膝关节单间室病变是否行单髁置换仍有部分争议,本研究目的总结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关节炎的临床结果及中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07年收治的17膝关节单间室关节炎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6岁(47-67岁),其中胫骨平台骨折后单间室的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性关节炎11例,内侧髁13例,外侧髁4例。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得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对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体重指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假体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方法。 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34个月(21-46m),术前、术后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方法,术后膝关节平均评分达90,术后患者症状、步态改善明显,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7个月和29各月行全膝关节置换。 结论: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关节病变的手术创伤小,恢复的时间短,术后的关节活动更接近生理情况,如果正确选择病人,其手术的效果是能够令人满意的。患者年龄、活动量、原发疾病、膝关节术前评分以及病人体重指数于手术效果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为减小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置钉的危险避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适当应用自行设计的经横突-椎体固定术这一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技术,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椎弓根行经横突-椎体内固定,观察使用效果。结果:术前CT扫描发现,侧凸病人椎弓根横径及形态都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86个胸椎弓根过细或变形严重不适合经
目的:评估Bjure公式在大角度脊柱侧凸中运用的有效性,探讨其适用的Cobb角范围。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77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所有病人年龄位于11-24岁之间,平均15.77±3.02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66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站立位身高、臂长,摄术前术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记录Cobb角(测量方法为Cobb法)。术前术后
目的:发明椎体扩张器进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基本恢复丢失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减少骨水泥渗漏。方法:根据胸腰椎椎弓根解剖测量矢径与横径比约2:1的特点,设计出长方形椎体扩张器。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共治疗55例58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T11 2椎,T12 19椎,L1 18椎,L2 12椎,L3 5椎,L4 2椎。结果: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9.5±3.0)mm
目的: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3-2008年间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的48例重度僵硬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比较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重度僵硬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站立前后位胸主弯Cobb角大于70°和柔韧度小于30%者为筛选对像,共有4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22例为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主要为2005年10月前入
目的:测定生理载荷下正中矢状面的腰椎椎体间屈伸运动中心及横断面的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为人工腰椎间盘假体设计的改进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方法:招募40-60岁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DFIS)和MRI相结合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从受试者腰椎MRI获取每一节段腰椎脊椎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DFIS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时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上,真实重现出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
目的:分析总结颈7胸1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8年8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2例颈7胸1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分析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及术中所见,观测比较手术前后病手的肌力。结果:12例颈7胸1椎间盘突出症均为侧方型,均表现有患侧手内肌萎缩、肌力下降,9例无感觉障碍,接受椎板开窗或钥匙孔减压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经过26.25(6-39)月的随访,术后
目的:评价经后路凹侧松解肋椎关节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1月~2008年6月,采用经后路凹侧松解肋椎关节和对分节不全脊柱段双极楔形截骨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4~22岁,平均16.6岁;13例分节不全椎体均位于胸椎,其中1例合并腰椎分节不全;发生1处分节不全9例,2处分节不全3例,3处分节不全
目的:研究硝普钠(SNP)诱导的亚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MAP 45~50mmHg)对脊柱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腰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压组(C组,n=20),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组(DⅠ组,n=20),亚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组(D2组,n=20)。C组不予处理,D1组和D2组均在手术开始后持续输注硝普钠(SNP),使平均动脉压(M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收集我们自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间治疗的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历共计96例,其中55例行全椎板减压+单枚Cage植骨椎间融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简称PLIF术),41例行单例椎板减压+单枚Cage植骨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简称改良PLIF),随访平均7.53个月。记录相关的症状体征变化,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局麻下经皮后外斜侧入路和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对57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了治疗。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7-79岁,平均42岁。A组,椎间盘突出位置偏外侧,尤其是极外侧突出的患者,应用局麻下经皮后外斜入路进行处理,后正中线旁开10厘米与骶1椎弓根的上缘与髂骨切线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