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卦的断想

来源 :中国先秦史学会易道研究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leeDak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经》既是一部古老智慧书,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从《易经》中,政治家可以看到治世方略,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可从中悟出经营之道,普通百姓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事,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本文从政治家治世方略,结合现实的政治生活,研读“革”卦,滋生出一些断想,“革”卦的核心,革除旧弊。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祛病,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骨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败变质,是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他还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我国目前的政治态势较之十八大之前改变了许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像猛虎一般推行反腐倡廉,推行清正廉洁,成效卓著。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获得广泛认可与赞扬。美国《外交官亚洲时事》杂志。英国路易社,俄罗斯电视台,日本《朝日新闻》,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纷纷发文或长篇报道,对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反腐运动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的社会现状,韩国中央政府正在探讨用法律来规定“孝道”的“不孝子防止法”的制定。本文中深刻探讨怎样防止对父母的不孝行为发生。这一课题只能是从为人教育开始。 为人人教育按照传统方式,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开始。其内容就是进行传统的儒家礼仪教育:首先,父母和社会要解放儿童,为他们提供一个接受适合他们教育的机会,尤其是要通过符合儿童要求的传统儒家礼义教育,给予孩子们一个积累最起码
儒学思想家所提出的各种各样人性善恶观点,可以归纳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善恶混论以及性可善可恶论.不论是哪一派观点均是立足于伦理主义去解释人性怎么样的问题,都具有伦理主义特质,而且贯穿于中国古代人学思想史的始终.儒家人性思想的伦理特质,启迪要突出人的道德主体性、建构合理的性情结构和正确对待人的欲望.
儒学是以"仁礼合一"为基本架构的思想学说.儒学由"仁"而"礼"是从自我人格修养向家庭、社会、国家、自然乃至宇宙天道扩展的过程,这种逐层展开,强化了人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奠定了儒家道德人文主义的思想基调.儒家"仁礼合一"的人文传统正是以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依托的重要文化资源.只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
治国治家,立德为本.立德之要,以孝为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孝道深深融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遍及传统中国社会的所有领域,牢牢扎根在中国人心中.一个"孝"字,凸显了中国文化最为突出的特色.中国传统社会特别看重家庭,特别看重血缘关系所维系的自然亲情,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育、教,子女对父母的养、敬、顺.同时,也强调"义"在维系父子亲情方面的道德价值.孝子对父母的爱敬悦顺
先秦时期,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从为仁之本、礼之文理的角度诠释孝道,强化其在人之为人、报本返始方面的重要性,论证行孝的合理性.在如何行孝层面,他们主张遵循礼义:养生送死事亲以礼,敬为根本,力礼相当;"从义不从父","以义事亲".先秦儒家通过从仁、礼、义三方面的诠释,充实了孝道的理论依据和伦理内涵,体现出多重意义上的理性意蕴.其重视亲亲之道,坚持父子平等,提倡情理兼具、中道而行的孝道思想,与后世将
周公作为宗周礼乐的创制者,其影响及于后世者关涉甚大.宗周之后关于周公祀典的礼文及其祭祀路径在历史上代有变迁.概而言之,宗周之际,周公祀典是以天子礼乐展现的,规格极高,凸显的主要是祖先祭祀的孝道精神.鲁国灭后,周公祀典长期湮没不闻,后世帝国政府虽不乏有封爵周公后人之举,延续其家族意义上的祖先祭祀之路径,但主要方式却是以公共性质的圣人祭祀形式展开的,彰显的是其蕴含的文教精神,规制去古远甚,不仅不具有殷
《礼记》的祭祖礼表现的是家族成员对祖先"报本反始"的俗世情怀,而非宗教徒的祈求神的充满而与神合一的宗教情感.因而,祭祖礼表面上把祖先当作神灵来崇拜,实际上祖先是虚悬的位格,由祭礼而组织家族活动,以联系家族成员的情感,使家人体认到家是存在之源,从而为守护自我存在的合理性根据,而把自己融化到家庭中、与家人结合为一体.这是一种"家庭化"的运动,家人在家庭化的过程中体认自我的伦理名分和践行相应的伦理义务,
从《易传》开始,对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的成卦原则实际上存在着"八卦相荡"的"重卦说"和"兼三才而两之"的"重爻说"两种解释.从释易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三才守中观念来看,八经卦是阴阳两性在地、人、天三个位置排列组合的结果,六十四别卦重视的二、五中位乃是上下两经卦的人位,因而初、二、三、四、五、上六爻的三才顺序应为地、人、天、地、人、天,而非地、地、人、人、天、天,"重卦说"的解释力优于"重爻说".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既讲究传承,更讲究创新.当今社会,不仅要继承和宏扬国学,还要有所创新,使国学与时俱进,紧贴现实,走向未来.重读《大学》,为认识《国学新思维》系列丛书时代价值提供了思路,"国学新思维"应该"新"在哪些方面呢?提出“大学”是哲学,是智慧之学。国学不能止步于修身养性,而应力求治国平天下,章显明德。国学不是旧学,而是最讲究‘旧新”之学。国学追求至善,重“知止”。
一般意义上的四正卦指的是汉易卦气说中的坎、离、震、兑四卦.四正卦在汉易卦气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四正卦渊源的考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对卦气学说的理解和溯源工作.本文通过比较《说卦传》、孟喜四正卦说以及清华简《筮法》中的相关内容,大胆推测四正卦渊源于《周易》以前,可能属于非《周易》系统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