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纳米Pd催化剂CO存在下H2氧化量热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作为洁净能源之一,主要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现阶段氢气主要来自含碳原料的重整转换,其含有微量的CO(1%)能够毒化燃料电池的Pt电极,进而降低电池的工作效率.CO毒化效应及昂贵的Pt电极是燃料电池商业化的主要障碍.开发抗CO的Pd电极催化剂是有效方法之一.Pd能够吸附并解离H2,此外Pd上CO吸附受粒径影响较大,当Pd粒径减小至亚纳米、单原子时CO以线性吸附形式存在,而线性吸附强度较低[2],有利于提高Pd的抗CO毒化能力.研究Pd基催化剂CO存在下H2氧化行为对获得高抗CO毒化能力的Pd电极催化剂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Ox负载Pd的Pd/FeOx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Pd负载量约5 wt%.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未显示)发现Pd/FeOx上Pd主要以亚纳米(<1 nm)形式存在,而Pd/C上Pd粒子尺寸为2 nm左右.H2、CO吸附量热结果(图1)发现Pd/FeOx、Pd/C上H2初始吸附热相当,约69 kJ/mol,表明H2吸附强度并不受Pd粒子尺寸影响,而较高Pd分散度的Pd/FeOx催化剂具有较高的H2吸附量;另一方面Pd/FeOx上CO初始吸附热较低,仅为73 kJ/mol,而Pd/C上为110 kJ/mol,表明亚纳米Pd上CO吸附强度较低.结合红外研究发现亚纳米Pd上CO吸附以线性形式为主,因而具有较低的CO吸附强度.CO+H2共吸附量热结果(图2)发现Pd/FeOx上H2吸附量高于CO,H2/CO比值为1.4左右,表明亚纳米Pd更利于H2竞争吸附,而Pd/C上H2吸附量远低于CO,H2/CO比值为0.3~0.7,较高的CO吸附强度能够抑制H2吸附.CO存在下H2氧化结果(未显示)发现Pd/FeOx上H2能够在较宽的温度区间(30~120 oC)氧化,其转化率高于70%.而Pd/C上H2氧化活性较低,即使90 oC时H2转化率仅为10%,这些结果表明Pd/FeOx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CO的H2氧化能力.以上研究表明亚纳米甚至单原子Pd催化剂能够潜在应用于燃料电池.
其他文献
针对腐蚀造成管道承载能力降低的问题,研究了管道缺陷评价方法。基于形状改变比能强度准则(Mises强度准则),推导了管道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理论
利用Banach压缩映像原理以及构造一个显式迭代,得到阿达马分数阶微分方程在无穷区间上的正解的存在唯一性结果.而且,我们给出了一个误差估计.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险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财产保险作为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也有了十分显著的推进。为了探究城镇化与财产保险需求的关系,并深入研究城镇化对财产保险需求的影响机制,本文将从理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可知,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内有关手机依赖的研究大多关注大学生群体,较少以中学生为对象。本研究以618名七、八年级在校中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分别完成人际信任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以考察孤独感在人际信任和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如下:(1)中学生越早拥有自己的手机,其手机依赖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人际信任总分及对社会现象信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出现了网络滥用、网络侵权等网络失范行为,严重危害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本文
对一类变系数四阶抛物方程利用EQ_1~(rot)及Q_(10)&#215;Q_(01)元给出一个新的扩展的低阶非协调混合元格式.首先,证明逼近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基于上述两个单元的高精度结果,利用
本文考虑一类病毒传播,描述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利用修改的广义泛函变分迭代理论研究流行性传染病区域的人群传播规律.
为实现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着力推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进一步改善,培养满足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所需求的安全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安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通常由基膜和超薄的功能层两部分组成,由于两部分不是同一种材料,且制备方法不同,可以独立控制改良,而基膜与聚酰胺功能层共同作用,
为科学合理评价安全事故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无形损失,基于企业无形资产功能降低导致无形损失的观点,界定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引起的无形损失的含义;从个体和组织2个角度对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