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历史旨归现实:从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的郑和阐释说开来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回族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和开创的七下西洋、和平往来事业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成果,在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中,开掘弘扬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意义深远.文章力图以史为鉴、旨归当下.它梳理呈现了民国回族报刊中郑和阐释的主要方面:立足基础性史料的宏观历史研究、聚焦现实需求的精神意义倡导、浸润民族情感的现代文学书写,于此说明当时回族社会对其的认知与研究尚处于自发阶段,有一定局限性.但它对回族报刊—这一具有独特编创群、读者群平台的紧密依托,也使郑和史迹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其他文献
清末之前,河南回族经堂教育在"陕西学派"和"山东学派"的影响下得到了初步发展.清末民国时期,在经学人才本地化、十大经学重镇支撑、教学制度革新、不同学派争鸣等有利因素作用下经堂教育经过快速发展后进入繁荣期.河南回族人口的增加、经济的活跃、民族意识的强化、清真寺的增多为经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内部动力,而社会过渡时期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等外部条件也加速了经堂教育的发展.
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华各族人民摆脱十年"文革"的梦魇,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样,以此次会议为标志,中国伊斯兰教也开始进入一个正常发展的新时代.38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之下,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展开,至今仍方兴未艾.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同胞,还有海外侨胞,运用汉语撰写、翻译了大量伊斯兰文化类读物.这些著述
胡登洲太师创始的陕西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模式,在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创建了一套教育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体系,使经堂教育在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蔚然成风,造就了一批批、一代代品学兼优的伊斯兰教育的人才.陕西经堂教育对伊斯兰教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伊斯兰教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教育的途径,从而使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得以更好的弘扬传播.
回族妇女是回族文化传承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回族妇女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行为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回族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调查,发现,妇女在现代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困境丝毫不亚于男性.相较于男性,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她们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回族女性在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时,所遭遇的冲击更大,内心的挣扎更激烈,冲破束缚的阻力也更大.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妇女更渴望守护家庭、更遵
文化的接触必然导致文化的互动,伊斯兰教传入西藏后,与藏文化形成了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伊斯兰教实现了本土化,借鉴吸收了藏文化的精髓,使拉萨伊斯兰文化独具特色;另一方面,伊斯兰文化以各种形式渗透到藏文化中,丰富和发展藏文化体系.近年来,西藏世居穆斯林(俗称:"藏回")因其特殊的来源及文化现象,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中就西藏世居穆斯林的来源及其文化变迁现象进行讨论,从而透析这个特殊族群在强
明清之际,南京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儒诠经"的穆斯林学者,并逐渐发展成为对中国伊斯兰教民族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金陵学派"."金陵学派"发起的"以儒诠经"运动及其实践,实际上是两种文明,即儒学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对话.它的出现和发展,原因有二:一是,元明时期中国内地回族穆斯林组成的变化,及穆斯林人口在金陵城下的大集中,为两种文明对话作了人员上的准备;二是,明末清初,南京特殊的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回族"经堂教育"是明末清初之际中国回族穆斯林学者参照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麦德莱赛"清真寺传统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儒家传统私塾及书院体制而创立的中国式伊斯兰教经学教育制度,也是伊斯兰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主要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回族经堂教育流派纷呈.河南经堂教育结合中原文化,取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在"舍学"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赵派、谢派、李派等几个不同的流派,河南经堂教育具有"汉阿"并重,经书双修,重视女学等教育
土耳其与中国在近代的国际境遇极其相似,同病同形的土耳其的复兴历程,给予了国人以强烈的刺激与引鉴,其中当然包括回族知识分子.对于近代中国的回族知识分子来说,土耳其在情感与心理上均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因而他们在认知土耳其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感受.结合王曾善、马宏道、马明道等人与土耳其不同的人文交往,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通过观察学习进行反思与镜鉴的线索.换言之,他们归国之后之于民族国家的提倡与践行,可谓这条
少数民族经济是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及散杂居地区的国计民生与和平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产业结构的优劣关系到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5年-2013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少数民族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提升河南省少数民族产业竞争力作出合理思考.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三次产业呈现"二三一"的格局,产业结构合理,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
回族伊斯兰文化带来中土,与传统的中华文明,主要是儒释道的传统,发生碰撞.其中,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因以牛羊等肉食品消费为主,在牛羊屠宰方面,与业已形成的汉族社会的某些传统冲突,即是一突出案例.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可探究该问题的冲突、调试,以及最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