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还原酶在合成(S)-2氯-(2,4-二氯苯基)-乙醇和(R)-3-氯-苯丙醇中的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_11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醇是工业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在许多药品、农药、天然产物的合成领域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酶工程技术的进步,采用酮还原酶不对称还原潜手性酮进行手性醇的合成逐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S)-2-氯-(2,4-二氯苯基)乙醇和(R)-3-氯-苯丙醇均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手性醇。(S)-2-氯-(2,4-二氯苯基)乙醇是常用于合成唑类抗真菌药的重要中间体,(R)-3-氯-苯丙醇则是常用来合成西汀类抗抑郁症药物的药物中间体。本课题将从酶库中筛选到的酮还原酶用于(S)-2-氯-(2,4-二氯苯基)乙醇和(R)-3-氯-苯丙醇的合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酮还原酶的筛选。以2-氯-(2,4-二氯苯基)-乙酮作为筛选底物,用酮还原酶粗酶液进行筛选,有9种酮还原酶能够将20 mM底物完全转化为产物,其中来源于Lactobacillus kefri的酮还原酶LkCR83催化2-氯-(2,4-二氯苯基)-乙酮所产生的(S)-2-氯-(2,4-二氯苯基)乙醇的ee值达到了 99.6%,产率达到了 100%。以3-氯-苯丙酮作为筛选底物,有4种酮还原酶能够产生催化作用,其中CwCR39不对称催化3-氯-苯丙酮产生的(R)-3-氯-苯丙醇的ee值达到了 99.1%,其产率为32%。因而,选用这两种酶对它们的催化性能做进一步研究。2、LkCR83催化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放大。研究温度、pH、菌体浓度、异丙醇浓度、辅酶浓度对LkCR83催化2-氯-(2,4-二氯苯基)-乙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0℃、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当菌体浓度和底物浓度均为100 g/L、异丙醇浓度20%(v/v)、NADP+的浓度为0.5 mM时,LkCR83催化底物的产率在12 h达到了 99%以上。将优化反应体系放大至1 L,反应开始12 h后底物完全转化,对产物进行回收后获得产物91.8 g。经计算该反应中(S)-2-氯-(2,4-二氯苯基)乙醇的时空产率达到了 200 g/1/D,高于文献中报道的酶法合成(S)-2-氯-(2,4-二氯苯基)乙醇的时空产率,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3、CwCR39酶学性质表征。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0。检测该酶在30℃条件下半衰期为96 h,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该酶在24 h后相对酶活仍然能够保持在92%。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在4 mMMn2+的环境中,酶活增大2.68倍。这些结果表明在含4 mM Mn2+的pH 7.0缓冲液中进行酶催化将会更有利于(R)-3-氯-苯丙醇的合成。4、(R)-3-氯-苯丙醇的合成。3-氯-苯丙酮在水相中不稳定,将50 mM底物溶解于水中,1h后其水解量达到了 85%,所以采用双相法进行(R)-3-氯-苯丙醇的合成。分别采用甲基叔丁基醚、辛酸乙酯、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烷、正庚烷、正戊烷作为有机相与缓冲液按照2:8、3:7、4:6、5:5的比例构建双相系统,在底物浓度为10 mM条件下,反应2h后对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优双相条件为:正戊烷与缓冲液的比例等于3:7(v/v)。利用纯酶在双相系统中进行底物浓度优化,3-氯-苯丙酮浓度为50 mM时为最优底物浓度。在该底物浓度条件下,构建2 mL全细胞催化体系,并对全细胞催化体系中CwCR39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辅酶浓度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正戊烷30%(v/v)、CwCR39菌体1.25U/mL、1%(v/v)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4 mM Mn2+、0.2 mM NAD+为最优化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的2 mL反应体系中,产率在5 h内达到了 98.3%。改用20 mL反应体系进行反应,产率在反应5 h时达到97.2%,将反应时间延长至10 h产率为98.2%;将20 mL反应体系中的底物浓度降低至45 mM,产率在反应4 h后达到了 99.5%。将20 mL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结果与文献中已经报道的(R/S)-3-氯-苯丙醇的生物法合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底物浓度更高,更适用于氟西汀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其他文献
氢能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然而,储氢技术是制约氢能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固态储氢技术由于其高安全性、高储氢密度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众多固态储氢材料中,配位氢化物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LiAlH4,储氢容量高和初始放氢温度较低的特点让它成为了满足储氢材料商业应用条件的有利候选者,但是,LiAlH4依旧存在高热力学稳定性和吸放氢缓慢等缺陷。本文以LiAlH4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
学位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但传统褐煤直接燃烧利用存在利用效率低、污染大和碳排放系数高等问题。在“双碳”背景下,开发低碳环保的褐煤利用新技术势在必行。褐煤挥发分含量高、反应性好,易于通过热解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进行分级分质利用,提升褐煤利用价值,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但常规热解得到的褐煤焦油氧含量高、重质组分多、品质低,通过热解工艺提高焦油产率和品质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另一方面,热解得到的焦炭通常用
学位
以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的氧化性物质来处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极具前途的策略。Fe单原子催化剂在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在较宽的pH范围内,铁活化PMS的反应途径和活性位点的确定仍不明确,开发在不同pH条件下具有足够活性和稳定性的优良催化剂仍也是实际应用的长期目标。为此,我们通过笼式封装法及双重锚定法分别合成了两种负载Fe单原子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Fe
学位
自本世纪初有报道称金丝桃素合成酶(Hyp)可以催化大黄素生成金丝桃素以来,该课题一直是生物酶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的报道仅限于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本实验同时构建了金丝桃素合成酶的原核表达系统E.coli BL21(DE3)-pET32a-hyp以及真核表达系统毕赤酵母GS115-pPIC9K-hyp,并通过实验得到原核系统表达最佳条件为IPTG浓度0.5mM,诱导温度37℃,诱导时间4h,此时目
学位
细胞是生物大分子在不同尺度下的超分子自组装体,它的高效催化活性来源于蛋白质的精确组织及其多尺度下独特的理化效应。随着合成生物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模拟胞内的多酶自组装体,构建体外多酶催化体系,研究纳米效应对多酶催化的影响规律,探索超分子催化在生物合成、临床诊断、传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课题选取噬菌体P22蛋白笼状颗粒作为组装载体,通过单酶、多酶、支架蛋白、壳蛋白等组装模
学位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是落实“素养导向”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课堂教学转型的突破口。乙醇、乙酸是学生掌握有机物学习思路和方法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理解课标要求、深度整合教材内容,确定基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这一大概念设计单元教学;通过精心挖掘情境素材、精准分析学情现状,立足乙醇和乙酸在结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蕴含的“有机之美”开展教学实践。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既促进了教师对新课标、
期刊
<正>这个信息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少子化叠加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在家庭养老力有不足且很难实现的情况下,如何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人口老龄化的未来和出路在哪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
期刊
<正>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牵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强化集成理念,不断激发和释放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形成“为老为小”服务的资源矩阵、服务矩阵和品牌矩阵,在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期刊
代谢工程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编辑改变细胞特定的生化反应或引入新的反应,定向改善产物产率或细胞特性的工程技术。代谢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征参数即改造前后细胞内的代谢通量,细胞代谢的详细通量图提供了生物体内碳源、能量和电子流动的定量分析。通过量化各种条件下的胞内通量,可以确定代谢网络的瓶颈,明确代谢控制的关键节点,甚至建立预测性的代谢动力学模型。本文在基于同位素13C代谢流分析的基本代谢物单元
学位
<正>“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既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需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就是“优化人口结构”。当前,我国面临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日渐明显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