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喷硒对黑豆植株不同部位硒含量的影响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位点而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植物性食物是人体获取硒的主要来源。黑豆(Glycine Max L.)是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提高黑豆籽粒硒含量有利于提高人体摄硒量,从而满足人体健康对硒的需求。叶面喷硒可有效提高黑豆籽粒的硒含量,但是叶面喷硒后黑豆植株不同部位硒含量的变化特征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大田叶面喷施试验,探究了叶面喷硒形态、喷硒浓度、喷硒次数及喷硒时间点对黑豆籽粒及其它部位硒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纯硒水平分别为CK(0 mmol·L-1)、处理Ⅰ(0.2 mmol·L-1)、处理Ⅱ(0.4 mmol·L-1)和处理Ⅲ(0.6 mmol·L-1),两种硒形态(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在开花结荚期进行叶面喷施试验,在8月3号喷施第一次,分别于7天后、14天后和成熟期取样;间隔7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施,分别于7天后和成熟期取样;第一次喷施后14天进行第三次喷施,于成熟期取样,分别探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次数对黑豆籽粒及其它部位中硒含量的影响。三个喷施时间点(8月3日、8月10日和8月17日)各喷施一次并于成熟期取样,探究不同时间点喷施对黑豆籽粒及其它部位硒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黑豆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时,黑豆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硒含量随着喷硒浓度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上部叶片的硒含量最高,表明提高喷施浓度可提高叶片、特别是新叶的硒水平;随着喷硒浓度增加,叶柄和主茎硒含量显著提高,越靠近上部的叶柄和主茎硒含量越高,表明提高喷硒浓度能促进叶柄和主茎向其他部位转运较多的硒;随着喷硒浓度提高,根、荚皮和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表明叶片能通过叶柄和主茎将硒更多地转运到根、荚皮和籽粒中而提高其硒含量。(2)在黑豆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施相同浓度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时,黑豆叶片、叶柄、主茎、荚皮、籽粒和根硒含量随着喷硒次数增加而显著提高,一次喷硒后第7天、第14天和成熟时,黑豆叶片硒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下降,叶柄和主茎的硒含量逐渐增加,对黑豆进行连续叶面喷硒能使叶柄和主茎维持较高的硒水平。此外,连续三次叶面喷硒时黑豆荚皮、籽粒和根硒含量明显高于连续两次叶面喷硒后成熟期对应部位硒含量,连续两次叶面喷硒时黑豆荚皮、籽粒和根硒含量明显高于连续一次叶面喷硒后成熟期对应部位硒含量,表明连续叶面喷硒时,黑豆叶片能将更多的硒向荚皮和籽粒转运而提高其硒含量。(3)在黑豆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施相同浓度和次数的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时,叶面喷施硒酸盐的成熟期籽粒、叶片、叶柄、主茎、荚皮、根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喷施亚硒酸盐,表明叶面喷施硒酸盐更有利于提高黑豆植株不同部位的硒含量。(4)在黑豆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施相同浓度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第二个时间点(8月10日)喷施时,黑豆籽粒、叶片、叶柄、主茎、荚皮和根的硒含量显著高于第三个时间点(8月17日)喷硒时对应部位硒含量,而第三个时间点(8月17日)喷硒植株硒含量高于第一个时间点(8月3日)喷硒植株对应部位的硒含量。因此,在第二个时间点(8月10日)进行叶面喷施对于提高植株硒含量效果最佳,在此时间点前后选择喷硒时间点进行连续叶面喷施能有效地提高黑豆籽粒及植株其它部位的硒含量。因此,在黑豆开花结荚期提高叶面喷施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浓度和次数,有利于提高植株不同部位尤其是籽粒硒含量,其中叶面喷施硒酸盐提高程度更大。此外,适当的延迟喷施时间点,有助于黑豆植株不同部位硒含量的提高。因此,在黑豆开花结荚期选择合适的喷硒时间点进行连续叶面喷施能更有效地提高黑豆籽粒及植株其它部位的硒含量。
其他文献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关系着全球的粮食安全。而冷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挖掘调控水稻抗逆性的关键基因,培育抗逆能力强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植物生长素输出载体PIN-FORMED家族在调控组织生长素含量与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发掘OsPIN基因的功能可望为提高水稻抗逆性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
学位
本文从导数概念产生的过程、导数的理论体系及导数的本质等方面,对人教A版两本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
期刊
本文分析了媒体资源管理打破海量音像资料散落存储与无序管理的传统模式,以云服务的方式进行智能媒资库建设,对单位内所有音像素材提供存储、智能分析、智能标引、智能拆条、智能管理、智能视频生产、智能检索与多条件检索等功能,构建一个具备媒资多种渠道上传、素材商店及人脸识别、字幕识别、语音识别等AI功能的“智能化媒资管理平台”,梳理其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各种业务场景的应用与适应症。
期刊
PRRs基因家族是生物钟中央振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玉米光周期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玉米PRRs家族成员ZmPRR1-2基因的结构特征及表达规律,本试验选取玉米自交系CML288(光周期敏感型)和自交系黄早4(光周期钝感型)为材料,分别克隆了CML288和黄早4中ZmPRR1-2基因的DNA、c DNA和启动子序列,并对克隆得到的序列进行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 RT-PCR技术对Zm
学位
牡丹(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是我国传统名花,其花大而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海黄’牡丹作为牡丹黄色系的一个晚开品种,因其花期较晚、颜色纯正、花香浓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植物挥发物是由植物体内合成并释放到空气中的多种挥发性成分,花挥发物主要来源于花器官,是花卉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近年观赏植物的花挥发物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在牡丹中的研究及应用仍较匮乏。本研究分析
学位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位点而发挥抗氧化作用。植物性食物是人体获取硒的主要来源。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对提高人体硒摄入量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灌浆期叶面喷硒有利于硒向籽粒转运,但在灌浆起始后具体时间点喷施有利于提高硒的利用效率并不清楚。本研究设置了2种硒形态(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和4个大田叶面喷硒水平,分别为对照0(CK)、18
学位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热带玉米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热带玉米种质的引进和利用能够极大程度地扩宽我国玉米育种的种质资源基础。光周期敏感性是热带玉米种质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课题组前期克隆了玉米光周期敏感性主效QTL q DPS9的候选基因ZmPRR73。ZmPRR73基因编码PRRs家族蛋白,是生物钟中央振荡器核心转录因子,在玉米光周
学位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又是对冷胁迫最敏感的粮食作物。冷胁迫限制水稻的地理分布,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调控植物所有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素输出载体PIN家族通过调控生长素的局部含量及分布等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低温胁迫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单子叶植物特异的OsPIN9基因在冷胁迫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
学位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五加科人参属草本植物,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含人参皂苷、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养血的功效,用于癌症、糖尿病等症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属植物的治疗作用主要归功于其皂苷成分。农田人参即在农田地进行栽培的人参,随着对人参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农田人参将是人参供应的主要来源。截至目前,对农田人参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少,
学位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体主要从植食性食物中获取硒。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对提高人体每日硒摄硒量具有重要意义。叶面喷硒是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叶面喷硒形态、喷硒浓度和喷硒次数对花生植株不同部位硒含量的影响并不完全清楚。本试验分别设置4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