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洛昔康油混悬剂质量评价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洛昔康(Meloxicam,MEL)为新型烯醇酰胺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明显,能优先作用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比,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更低,更为安全有效,选择优势明显。已上市MEL注射液广泛用于减缓马、牛、猪等急性和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及炎症反应等,但存在给药刺激性较大,半衰期较短,一个疗程往往需要重复给药等问题,制约着其使用。基于此,本实验室尝试研制MEL油混悬剂,冀望弥补普通MEL注射液不足。本文首先对自研MEL油混悬剂的通针性、沉降体积比、含量等主要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并在建立猪血浆中MEL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基础上,研究不同给药剂量MEL油混悬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评估油混悬作为MEL新载药形式的可行性。1美洛昔康油混悬剂质量评价对自研MEL油混悬剂的通针性、沉降体积比、含量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使用6、7、8及9号针头均可顺利抽取MEL油混悬剂,通针性符合兽医临床使用要求;静置24 h后的沉降体积比为0.948,沉降曲线平缓,稳定性及再分散性均良好。建立MEL油混悬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确定色谱条件为:以甲醇和0.1 mol·L-1醋酸铵溶液按体积比1:1作为流动相,在362 nm检测波长、1 mL·min-1流速下进样检测,并对MEL油混悬剂含量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采用优选方法对所制油混悬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和重复性好,由此测得的MEL油混悬剂的含量为标示量的100.58%,符合要求。2猪血浆中美洛昔康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本试验采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为蛋白沉淀法,用乙腈对猪血浆中的MEL进行提取,经氮吹浓缩和初始流动相(30%乙腈水)复溶后,使用Acquity UPLCBEHC18色谱柱进行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下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于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上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在猪血浆中基质效应轻微(85%≤ME≤115%),MEL在2~5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检测限(LOD)为0.5ng·mL-1,定量限(LOQ)为2ng·mL-1,回收率及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由此可知,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与重复性优良,能够用于猪血浆中MEL的定量检测。3美洛昔康油混悬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6只健康外三元猪(14±1 kg)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肌肉注射0.4 mg·kg-1 b.w.MEL注射液,第二组肌肉注射0.4mg.kg-1 b.w.MEL油混悬剂。分别在给药前(0 h)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颈静脉血约4mL。14日洗脱期后进行交叉试验,两组分别注射对方组药物,其余操作同第一次。按所建立方法对血浆样品进行前处理,用已建立的UPLC-MS/MS测得血药浓度,运用WinNonlin软件分析药动参数,比较不同MEL制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MEL油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MEL注射液的药动参数:平均半衰期(t1/2λ)为(1.55±0.37)h,达峰时间(Tmax)为(0.59±0.18)h,峰值浓度(Cmax)为(1.12±0.22)μg·mL-1,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3.43±1.00)h·μg·mL-1,平均滞留时间(MRT)为(2.66±0.55)h。MEL油混悬剂的动参数:t1/2λ为(3.74±2.66)h,Tmax为(2.33±0.82)h,Cmax为(0.82±0.12)μg·mL-1,AUC0-∝为(5.35±2.57)h·μg·mL-1,MRT 为(6.16±4.04)h,相对生物利用度(Frel)为155.98%。综上,与MEL注射液相比,MEL油混悬剂在猪体内的t1/2λ、MRT明显延长,表明自研MEL油混悬剂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另6只健康外三元猪(14±1 kg)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肌肉注射0.8 mg·kg-1 b.w.MEL油混悬剂,第二组肌肉注射2 mg·kg-1 b.w.MEL油混悬剂。分别在给药前(0 h)和给药后采集颈静脉血约4mL。14日洗脱期后进行交叉试验,两组分别注射对方剂量组药物,其余操作同第一次,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同前。0.8 mg·kg-1 b.w.剂量组药动参数:t1/2λ为(2.63±0.67)h,Tmax 为(3.25±1.04)h,Cmax为(1.92±0.34)μg·mL-1,AUC0-∞为(14.70± 3.61)h·μg·mL-1,MRT 为(5.90±1.12)h。2 mg·kg-1 b.w.剂量组药动参数:t1/2λ为(6.88±1.39)h,Tmax 为(4.00±1.26)h,Cmax为(3.03±1.25)μg·mL-1,AUC0-∞为(40.55±6.76)h·μg·mL-1,MRT 为(10.73±1.30)h。综上,与0.8 mg·kg-1 b.w.给药剂量相比,2 mg·kg-1 b.w.给药剂量下MEL油混悬剂在猪体内的t1/2λ、MRT明显延长,药动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梨是我国重要水果之一,在国内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第三,出口量占世界第一,梨产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梨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干旱、低温和盐等非生物胁迫,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其中盐胁迫的危害尤为突出。因此,探索梨的耐盐机制和筛选获得耐盐基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获得具有耐盐功能的基因是开展基因工程的前提,同时也为梨的分子技术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碱性螺旋一
学位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携带广谱高抗白粉病基因Pm21,并且对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明显不利影响,被国内小麦育种单位广泛用作育种亲本,在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和小麦安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6VS·6AL易位系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对其基因组进行解析并开展其他优异性状遗传研究和基因挖掘也非常迫切。本实验室前期与捷克Jaroslav Dolezel教授合作分拣了高纯度的6VS·6AL易位染色体,并采
学位
糖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最主要的来源,糖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而影响果实的品质。植物中的糖主要由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糖由源至库的运输过程需要糖转运蛋白的参与。然而,梨中有关糖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直接控制梨果实性状的相关基因,叶片的发育状况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往往被忽略。近年来,一类新的糖转运蛋白——SWEET在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的糖转运功能被发现,但是该蛋白在梨中的研究还比较
学位
因畜禽养殖业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而引起广泛关注。土壤中ARGs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在土壤细菌与致病菌之间传播,造成严重的生态风险。亟需搞清影响土壤中ARGs污染的关键因子,并发展其削减技术。作为农业生产施用的主要肥料之一,氮素施用是否影响和调控土壤中ARGs环境行为,国内外对此尚几无了解。另一方面,土壤中
学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物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吸收土壤中PAHs,进而造成作物污染、影响农产品安全和人群健康。叶菜类蔬菜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食用,如何去除污染区叶菜类蔬菜中PAHs备受各界关注。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定殖具有PAHs降解功能的内生细菌可降低植物中PAHs含量。然而,以往研究多是
学位
吡唑啉是一类重要的五元含氮杂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中。氰基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官能团,可以高效转化为羧酸、醛、酮、酰胺、胺和含氮杂环等。氰基常见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分子中,此外,氰基的引入可以调节小分子药物的物理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因此,将氰基引入到小分子药物中是药物化学结构改造的重要研究策略之一。烯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且廉价易得的有机物,具有丰
学位
水稻灌浆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向籽粒转运的过程,决定着稻米的最终产量。研究水稻灌浆相关基因,有助于揭示籽粒灌浆调控的分子机理,也能为快速灌浆水稻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突变体库筛选,鉴定到一个籽粒灌浆速率增强的突变体osmap70,突变基因OsMAP70编码微管相关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OsMAP70的互作蛋白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实验室前期鉴定到的
学位
低温胁迫常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抵御并适应低温胁迫,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低温适应性机制。目前,对于植物如何通过冷驯化来提高植物耐冻性(<0℃)的分子机制已经研究较为透彻。但是,对于植物通过何种分子机制来抵抗0℃以上的低温冷害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叶绿体内的蛋白翻译过程对冷胁迫尤其敏感,许多和叶绿体相关的基因都表现出对低温有一定程度的响应,叶绿体前体RNA在成为成熟产物
学位
在自然界中,木聚糖是组成半纤维素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半纤维素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备受关注。木聚糖酶在工业行业(饲料、造纸等)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各个行业对木聚糖酶的要求也不一致。例如:在饲料行业需要在pH下仍然具有酶活性的木聚糖酶;在造纸行业因漂染,需要在强碱环境下仍然具有酶活性的木聚糖酶。因此研究木聚糖酶的pH依赖性活性机制,对满足工业行业对木聚糖酶的要求具有深远影响。GH1
学位
农作物的病害与害虫或者杂草不同,由于其不易被及时察觉,所以往往造成防治上的忽视与困难,而其危害也就更为严重。据报道,全世界单由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就多达一万种,这些病害所造成的损失占作物年度总损失的10%~30%。当前杀菌剂仍由以有机化合物为主的化学农药构成,这些有机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从而污染环境。同时由于杀菌剂的滥用,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研发出更多高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