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硫化锌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是在化学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电化学分析和生物技术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价格低廉、稳定性好、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快速在线连续监测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生物、化学和诊断、化学分析、环境监控与保护等领域。电极和固定的酶之间直接电子转移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的研究。由于酶的活性位点深深地嵌入了绝缘性不导电的蛋白壳里面从而增加了活性位点和电极表面的距离,因此酶的直接电子转移(DET)在裸电极上很难实现。利用纳米材料如金属、碳纳米管、量子点等修饰到电极的表面,可以有效的固定生物分子,并促进其氧化还原中心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大幅提高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增加电极的电流响应灵敏度,改进生物传感器的抗干扰性能,提高信噪比。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的工作:   第一部分: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玻璃上沉积硫化锌纳米颗粒,然后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EIS)和循环伏安(CV)表征合成的ZnS纳米颗粒,利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到修饰电极的表面,比较了GOD-SG/ZnS/ITO和GOD-SG/CdS/ITO两种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对葡萄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基于ZnS的酶修饰电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2-5.5mM,米氏常数Km为3.8。ZnS可以有用来替代高毒性的CdE,是一种较好的制备生物传感器的纳米材料。   第二部分:我们利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Au-ZnS核壳结构。金纳米颗粒(AuNPs)首先沉积到ITO玻璃的表面,然后ZnS(壳)再通过电沉积的方法修饰到AuNPs(核)。利用溶胶凝胶的技术把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到修饰ZnS/AuNPs/ITO电极表面。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EIS)和循环伏安(CV)表征ZnS/AuNPs复合纳米颗粒。结果表明,ZnS-AuNPs存在协同效应使得固定在ZnS/AuNPs修饰电极上的GOD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比单独的基于AuNPs和ZnS纳米粒子的都要大,GOD-SG/ZnS/AuNPs酶电极的线性范围0.1-8.0mM,米氏常数Km为2.1。更重要的是AuNPs-ZnS存在的协同效应可以应用于其它生物传感器。
其他文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交通广播诞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使我国的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这为交通广
很多摄影师拿起相机时,首先对准的就是最亲近的爱人。有些摄影师一直乐此不疲地把爱人作为拍摄对象,其中不乏如雷贯耳的摄影大师。镜头下的爱人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毫无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的形貌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最先进的优化制备工艺还是局限于试验-失败的实验研究方法。因为无法通过实验手段观测到溶液旋涂成膜时形貌的演变过程,从而阻碍了对不同工艺、体系变量对形貌的作用进行量化。首先,我们结合原子模拟和介观动力学模拟(Mesodyn),成功地预测了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形貌和动态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相分离程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是热处理可以提高BH
本实验首先合成了双核酞菁与其它几种金属酞菁,对他们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紫外光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跟普通金属酞菁相比,双核酞菁的Q吸收带向可见光区发生了移动,这种变化使双核酞菁在可见光区有着强吸收性。本实验还对双核酞菁涂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涂层在可见光区有强吸收,同时紫外光的反射能力不强。制备二氧化钛薄膜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制成的二氧化钛薄膜除了在紫外区有一定的吸收以外,还对紫外区
纳米氧化锌(ZnO)是一种新颖的直接带隙宽禁带的半导体氧化物材料,由于纳米ZnO具有绿色无毒、价格低廉及来源广泛等众多优点,因此用其作为光降解及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着重探索了ZnO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催化性质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合成四种具有不同表面缺陷浓度的ZnO纳米材料,分别用其作为碳氢化合物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来探索ZnO表面缺陷浓
尖晶石型负极材料Li_4Ti_5O_(12)以其优异的安全性能、简单的制备工艺、低廉的成本和无环境污染等特性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研究了不同煅烧方式对Li_4Ti_5O_(1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直取直放方式在800℃煅烧30min合成的Li_4Ti_5O_(12)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以尿素为氮源,在Li_4Ti_5O_(12)上修饰TiN,得到淡蓝色Li_4Ti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称得上是金属材料领域的“新一代工业革命”。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对科学、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影响一直引人注目。金
重金属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刻不容缓。勃姆石(γ-AlOOH)对Pb2+有吸附作用而常被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然而γ-AlOOH的片层结构导致其易发生堆叠及团聚,严重限制了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性能;另外,传统的沉淀、离心等分离技术步骤复杂、耗时长,且易造成吸附剂不完全回收,引起环境二次污染。另外,对于环境中微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也是同样重要。而目前应用
话说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面对新任齐王之举,眼见着将要事发,急中生智,佯装自己急症爆发,喉不能言,竽不能吹,险些逃出生天.再次浪迹江湖,风光得意时已过,趋势慕荣心未平,辛酸
众所周知,纳米结构的形貌包括形状、尺寸与表面结构等,对其光电以及理化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空心结构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及其特有的空腔结构,在气体传感、药物输送以及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