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辞书对清末中国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辞书是知识的集大成者,是知识标准和文化概念的体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以日本为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编译日本人的辞典。在众多辞典的编著、编译过程中,日本新型的辞书之体被介绍传入中国。近代中日交流的过程中,这些负载近代先进知识的辞典,在记载名词定义、解释词语概念、启迪近代民智、变革思想方面产生了重大作用。但长期以来,相关的辞书研究被人们忽视。多部辞书当时流传甚广,在当下则被时人冷落。本论文对清末日本辞书在中国的影响进行研究。本论文除前言外分三部分,主要由以下章节组成:第一章为“辞书产生背景”,主要继承前辈研究成果,进行辞书概念界定,指出清末与日本有关辞书的产生背景和原因,介绍清末中国对日本辞书的评价和词典编辑部门的成立。第二章为“清末与日本有关的辞书”,在系统收集整理辞书原本之后,对辞书进行分类简介,介绍相关辞典的特点内容,利用辞书原本资料,阐明日本对中国清末辞书的具体影响。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将笔者经眼过的辞书进行对比论证,分析各类辞书的比例特点。介绍时,他人已较为详细介绍过的辞书从略,尽可能探索新史料,详于新列辞书,并对单部辞书中发现的新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第三章是第二章观点的延伸,探讨“日本辞书对清末辞书的影响”,从“辞书概念的影响与演变”、“以字带词,词条的出现”、“对辞书分类和术语名称的影响”等几方面指出清末新型辞书编译时的日本影响,并以法律辞典为例,探讨日本辞书的影响轨迹。
其他文献
冯骥才有“四驾马车”——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每一驾马车上都满载着丰硕的成果,一路疾驰。这“四驾马车”同样满载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文化责任感、文
一、制定背景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启了全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
中韩两国,辅车相倚,唇齿相依。从古至今,两国人民往来密切,相互移居频繁。到了近代,中国境内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韩国移民激增,他们在中国主要从事垦荒种地以及经商等活动。1910
古今中外,举凡战争爆发,伤亡就无可避免。因此,无论是从战时还是战后看来,伤兵的善后工作都显得极为重要。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奋
自20世纪末至今,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文化自觉”的概念在中国学界从出现到流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从联合国提出到中国热烈响应。人们注意到这两个重大文化事件的历史
分析了图书管理者同读者保持的关系。以顺应关系为基础,同时发展产生了制约关系、借助关系和培养关系。随着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图书管理者将主动地面向读者建立起更为丰富的、多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任,一个国家教育办得好坏,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的兴衰。抗日战争时期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士兵体质状况对太平天国运动究竟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成果未能完全揭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清军与太平军在不同时期的
概括性地评述了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的几个令人难解的问题,如为什么信息素养包含许多能力、为什么信息素养人需要这些能力,以及为什么应由图书馆员承担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图书
从ILAS系统的连续出版物子系统入手,提出它在期刊交接手续上的缺陷,然后着重介绍了3种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