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空间发展研究——以昌城、诸由观、石良和蓝村四镇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小城镇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也在调整并不断适应。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规划引导与控制对策,有利于阻止小城镇空间的无序蔓延,促进小城镇向合理的结构形态发展,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城镇规模、空间结构、空间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在对四个典型的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内源型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城镇规模的变化特征,剖析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特点及其演变的规律,归纳空间扩展的模式。   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为:城镇化水平平缓上升,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城镇建设明显改善,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城镇经济稳定增长,波动性不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呈现出“工业化”发展特征;农业发达,产业化水平较高;工业起步早,产业发展迅速;工业所有制结构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专业市场蓬勃发展;产业关联度高,地方根植性强。   在城镇用地规模方面,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的用地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增长相对缓慢。各类用地中,以工业用地增幅最大,其次是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增加较小。   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的城镇形态以集中型为主,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城镇形态是不完全相同的。本文通过计算紧凑度指标,来分析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发现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的紧凑度指数较低,呈由低到高的趋势。大企业主导型小城镇的空间形态受大企业选址影响较大;企业集群型小城镇受企业布局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用地结构方面,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居住用地的比例较大,其他用地较少;改革开放初期至1997年以前,其他用地有所增加,但仍然以居住用地为主;1997年以后,小城镇政府组织编制城镇规划,调整用地结构,增加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用地结构相对合理。   在用地布局方面,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居住用地的布局基本没有改变;工业用地村内松散分布逐渐向镇区工业园集中;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镇区中心。   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的扩展模式多属于连片式扩展模式,以工业用地的扩展为先导。大企业主导型小城镇的空间由大企业的选址与布局为先导,企业集群型小城镇的空间扩展则主要由城镇自然交通条件和城镇政府的城镇发展政策决定。  
其他文献
美国加州大学C·亚历山大等所著的《建筑模式语言》出自于对人行为的深刻理解,将人的活动构成设定空间基础。通过对于模式语言网络化的拓扑和扩展,阶段性地归纳和总结了一些适
济南,作为山东近代工业发源地,在百年的工业发展历史当中留下了众多的工业遗存。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旧的产业结构被打破,城市的职能和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
本文通过对徽州地区典型新建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测试,发现在目前居民以间歇、局部为特征的空调使用习惯下,空调房间往往存在热舒适度低、空调负荷过大等问题,且冬季的严重程度
在建筑全球化影响的中国,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成为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本文以吉迪恩的动态历史观为思想起点,提出中国历史可持续性这一话题,通过从中国传统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代表公共利益进行抉择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尝试建立明晰而可靠的成本收益分析系统,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又
伴随着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城市传统空间模式的打破及居住环境的改变,少年儿童在城市成长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拟从城市开放空间儿童活动需求及城市开放空间社会现
学位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而我国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就占据了国土面积的2/3,山地居住人口众多,山地城市与建筑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
近代史上,东北是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的地区。当时的规划建设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使东北城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窄间形态。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东北城市--沈阳、长
城市立交桥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作为与重要交通设施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司空见惯。但是对立交桥附属空间的关注却是近十年才开始的。特别是随着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