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类型对典型阔叶红松林群落构建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温带老龄林中植物群落的可持续性激发了许多生态学家在局域尺度的生境中探索物种共存的维持机制。环境异质性是控制群落结构和驱动生态过程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同时影响种群动态。基于生态位分化的概念,更多样化的环境可以通过划分的生态位空间支持更多物种,这意味着正的异质性-多样性关系。另外,环境异质性的作用被用于评估群落内植物性状对环境的响应。
  本研究依托于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9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进行。根据十个土壤变量、四个地形变量、叶面积指数(LAI)和物种丰富度对研究样地的生境进行分类,发现土壤有机碳和坡度是影响物种分布的重要因素,并将研究区划分为三种生境类型。三种生境类型分别为HabⅠ(中坡度、高土壤有机碳),HabⅡ(中坡度、低土壤有机碳)和HabⅢ(低坡度、低土壤有机碳)。为了通过生境过滤方法理解群落构建过程的机制,本文检验了乔木和灌木物种的物种-生境关联。结果表明,只有红松与HabⅠ呈正相关。在不同生活史中,红松幼树与HabⅢ呈正相关,红松成年树与HabⅠ呈正相关。在HabⅠ中,作为优势树种——红松,其成年树与其他五种阔叶树种和六种灌木的幼树共同出现,这些树种与HabⅠ呈正相关。正的生境关联状态与群落动态参数(即生长、存活和更新)间的分析表明,生境关联状态对群落动态参数的变化存在显著影响。物种.生境关联状态显著影响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存活和更新。这些结果证明了树木不同生命史阶段对森林动态过程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根据植物功能类型和生活史阶段对个体的叶片性状变异进行分析,对于理解温带老龄林的森林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生活史阶段和生境类型对六种物种,即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和红松两种针叶树种以及色木槭(Acer mono)、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裂叶榆(Ulmus laciniata)四种阔叶树种的叶性状具有不同的影响。生活史阶段是所有叶片性状的重要决定因素。SLA、LNC和LCC的最优模型中包括植物功能类型。生境类型对LDMC的影响大于SLA。同时,生境类型对LNC和LPC的影响要大于LCC。灌木叶片性状的排序解释了64.7%的变异。HabⅠ中中等物种丰富度的格局与HabⅢ中的格局相反。SLA、LNC和LCC受物种丰富度及生境类型的影响,但生境类型对LDMC和LPC无显著影响。
  由于单一地点的局域环境条件存在特定差异,种内叶性状对树木生长率的影响沿着环境梯度而发生变化。在养分高的生境,LDMC和LCC促进阔叶树种幼树的生长。另一方面,与针叶树种幼树相比,叶性状和土壤变异对其成年树的生长影响更加显著。LDMC、SOC和SAP增大,可提高针叶树种成年树的绝对生长率,叶性状对阔叶树种幼树生长的影响受生境类型制约。在养分高的生境,土壤变异对阔叶树种幼树和针叶树种成年树的生长存在正影响。HabⅠ中灌木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受到SoilPC3的正影响,而SoilPC3更多地被土壤体积含水率与pH所解释。同时,HabⅡ和HabⅢ中灌木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受到叶性状变异影响。LeafPC2(即SLA、LDMC与LCC)与SoilPC1(即土壤有效氮)分别对HabⅡ和HabⅢ中灌木的相对生长率存在显著正影响。应用两个综合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将SOC和坡度与LAI联系在一起,以反映林冠层与林下层绝对生长率,表明SOC直接影响林冠层的绝对生长率,而坡度直接影响林下层的绝对生长率。林冠层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林冠层植物绝对生长率存在正影响,但对林下层植物密度和绝对生长率存在负影响。但是,林冠层胸高断面积对其林上层生长率存在负的直接影响,说明该层内部可能存在竞争效应(即种内和种间竞争)。林冠层胸高断面积和林下层密度对于确定LAI均很重要,同时,LAI对林下层树木的生长率存在正影响。说明林冠层复杂的林分结构和林下层的密度促进物种共存。
其他文献
从1887年第一部代表华裔文学的作品《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When I Was a Boy in China)发表至今,华裔文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华裔文学是文学发展史上一个亮点,也是华人移民的一个微型写照。在众多华裔文学作品中,美国华裔文学成为了研究中的热点。  在华裔作家中,有许多代表性人物,任碧莲便是其中一位写作风格极具特色的作家。任碧莲(Gish Jen)生于1955年,她的第一篇长篇
学位
顺应原本是生物进化论中的一个概念,后来被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引入语用学研究,并提出了语言顺应论。该理论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根据需要不断进行选择以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过程。顺应理论内容丰富,可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语言进行深入详细的考察,因此该理论一经问世就获得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选择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选择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因此
学位
自20世纪80年代Fraser首次提出缓和语概念以来,有关缓和语的语用研究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成为语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缓和语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并通过顺应各种语境因素实现多种人际或交际功能。虽然有许多文献涉及英语缓和语的研究,但仍未对其研究充分,特别是对汉语中缓和语形式、理据和功能亟需一手语料研究、有待深入探索。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医疗咨询作为一种新的文本体裁,兼具口语与笔语的特点
学位
本文主要考察中原官话两代间一级元音的变化情况。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状包含了历史演化的遗留和未来趋势的征兆。语音的共时年龄差异有可能提供历时演变的轨迹,而不同年龄说话人的表现则会提供具体的例证。由于大城市中由年龄造成的语言差异大于乡村,因此,本文采用的语料来源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PPLRC)调查所得的河南省七个地级市的两代录音。这七个地级市包括开封,商丘,许昌,漯河,周口,南阳及驻马店。  本文根
学位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是马卡宁一部具有归纳总结意义的精华之作,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引人注目。笔者试图结合《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之文本,探讨其与现实主义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深厚渊源。并以作家复杂的创作经历和深刻的创作思想为依托,发掘作品创作手法上的丰富性。作品具有显著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却也避免不了俄罗斯作家与生俱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加之马卡宁对创作个性和自由的推崇,《地下人,或当代英雄》可谓是一部集各
学位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不同的学习者英语词汇学习观念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现状,并探讨了词汇学习观念和策略与学生词汇成绩的相关。  来自北京物资学院的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60名成绩好的学生,60名成绩差的学生)参与了一份问卷调查和一份词汇量测试。本文的理论框架为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参考Schimitt(1997)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采用了顾永琦和胡光伟(2003)设计的
学位
在雕塑艺术中,椅子这个图像有自己一席独特之地和丰富的意义,并见证了雕塑发展的形式变迁。椅子在雕塑中的形式变迁与语义转换,可以折射出一条人类自早期文明至现代对权力与身份的感知脉络。通过各个时期艺术家们对此类话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在现代社会福柯式的权力观念下对群我关系的深刻反思。与此同时,艺术不应只是叙述的手段。在当代雕塑的创作中,更有许多艺术家在运用椅子的同时,展现了自己对艺术形式的思考与
学位
芥子油苷是一类富含氮和硫的来源于氨基酸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特别是抗肿瘤作用,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谷脱甘肽是芥子泊苷合成过程中重要的硫供体,谷脱甘肽S-转移酶CGST)可以催化酸式硝基化合物或睛类与谷脱甘肽结合,在芥子油苷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具体哪些GST参与脂肪族芥子油苷代谢、GST在脂肪族芥子油苷合成
缓步动物也称水熊虫(Water Bear),是地球上抗逆境生存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目前明确的记录种有千余种,几乎均为世界性分布。缓步动物体型极小,体长在0.01~1.2mm,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和分辨。缓步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和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  缓步动物最特殊的典型特点是其隐生现象,即当生存条件小适宜时,缓步动物会出现隐生现象,并表现出惊人的抗逆性。隐生有四种:脱水
学位
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作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极强的抗胁迫能力。但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选育和栽培种植上,而对其响应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很少。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及部分真菌和藻类中,是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呼吸链中抗氰呼吸途径的末端氧化酶。当细胞色素呼吸途径受到抑制时,AOX可缓解线粒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