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事类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事是学生写作的起点,巧妙的打开学生的回忆,灵活的诱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向写作的高点出发是教师坚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经历着每一次变革带来的新生,在记事类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课堂中,如何收集整理写作素材、如何巧妙的谋篇布局、如何叙事完整、如何写得真实具体、如何突出中心、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等种种问题始终是教师教学的核心点,这些问题密而不繁,规律的呈现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时时提醒着教师对写作的关注。在教师的教学中,如何清晰明了、简易高效的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目标。在本篇论文中,将其归纳为写作中两个主要的问题:真实的写作和有效的教学。真实的写作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过程的真实参与;二是写作内容的真实表达。有效的教学主要通过对教师现实教学中实践调查做基础,采用理论指导的方式对写作教学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初中生处于小学与高中链接的关键阶段,记叙文系统的写作知识从初一开始,而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处于少年的稚气未脱阶段,对故事的表达欲望十分强烈,这一时期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成熟,正是培养其写作思维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记事类记叙文对讲故事的需要与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相吻合,教师能在写作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积累经验的习惯;在学生写作输出的过程中及时扫清写作障碍、正确引导;在写作后充分调动资源,有效评价。利用有效的理论辅助开扩思维,就能提高日常教学的有效性。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从研究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目的五个方面对本研究进行了论述。第一章:对上世纪的百年课标初中写作部分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按照清末民初、五四时期、20世纪30—40年代和建国以后的课标进行归类,梳理出写作文体的发展进程和写作教学的一步步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指导着写作教材的改革。第二章:比较中外教材中记事类记叙文写作内容的编排。先就部编本与(旧版)人教本进行比较,发现部编本记事类记叙文写作内容编写更加清晰,写作目标更加明确,编排更加科学合理,便于教学。又对比了(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英语教材中的记叙文写作目标,发现国外教材的年级间写作目标变化很小,但目标明确,同时对创作过程及分享发表做了明确的要求。第三章:对记事类记叙文写作教学课例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课例中存在教学目标过多,课时任务过重的现象;教学内容出现重视文章写作知识,淡化过程技能训练的现象;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擅长使用传统的“讲—写—评”模式,教学活动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更擅长使用“范文法”、“讲授法”,对教学方法缺乏灵活的利用。第四章:利用问卷的形式对两所中学的学生、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记事类记叙文过程中存在“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资源有限、写作指导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苦于“教学培训资源有限,教学课时有限”等问题。第五章:提出记事类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策略。针对课标和教材的梳理,国外课标的借鉴,从记事类记叙文写作的序列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提出有效的策略。
其他文献
评价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专业标准中,评价素养被列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甚至是其专业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虽然自2009年起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对语言评级素养进行研究,但目前在我国深入探究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研究却仍然很少,对职前与在职老师的语言评价素养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其中影响因素的则几乎是空白。本研究以来自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84名职前英语教师和84名在职英语
Lakoff&Johnson提出,隐喻是人类进行概念化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证实概念隐喻不止存在于言语中,也存在于其他多种模态中,如图画、音乐和手势等。近年来的隐喻研究越来越注重从手势研究中取材,是因语伴手势作为与有声语言伴生的自发性手势,是内在于话语本身的一部分,是通向说话者思维的窗口,相关研究表明手势具有隐喻性,这也进一步证实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数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中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偏低,尤其是在高考题中,概率统计题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本文选取了2016-2020年全国高考数学(Ⅲ)卷概率统计部分的命题,研究命题变化情况,在数据分析素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高中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水平情
职称制度是我国对专业岗位技术人才最重要的评审制度,也是选用人才的一个好用且必备的标准。教师职称评审内容是已经实行了30年左右的制度,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既得到了成长,又在教育和教学水平方面,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提升。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级称号的政策在缓慢的变化,这些政策在实施地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职称评审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上也逐渐提出了要求,改革教师
近几十年,书面纠正性反馈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如何纠正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标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但即使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是一项有效的实践,也鲜有共识。早些的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冠词或介词的使用上,对其他语言结构如主谓一致的研究较少。即使有研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反馈对主谓一致习得的影响,但也
近年来,读后续写逐渐被纳入各省英语新高考中,这种将输入与输出,模仿与创造融合的写作新题型,被认为是提升英语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形式。而从考查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且需要较强的自律与监控意识来与原文在情节和语言层面均保持协同一致,这对写作教学和学习也提出了新要求。前人的众多研究已证实,有效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可以帮助写作者提升写作自觉,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
语码转换是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话或交流,是外语课堂的一种常见现象。语码转换在外语课堂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表明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外语课堂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能够提高目标语教学效果。外语教学中有听说读写以及语法等各种不同的课型,而语码转换在各种课型上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差异性。因此,探究英语教师在不同课型中语码转换的使用情况能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其中,统编版语文教材古诗文比重的大幅提高,对师生双方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文言文练习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还可以双边检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练习系统并未得到必要的关注。除了部分教师
交际语境写作是一种具有交际功能的新型写作教学范式,侧重于写作语境中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无交际目的、主观编造的“虚假写作”,进一步解决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等写作困境。目前学界对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研究主要以研究者设计的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从自身的研究实践出发检验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证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少有人从名师课例出发,站在旁观者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受到语文教师和学者的密切关注。教师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在写作内容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训练上,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很大一部分师生将写作的“表达”与“交流”两大功能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写作“表达”的功能,却忽视了它“交流”的功能;前者表现为过分重视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训练,后者则表现为学生读者意识的缺失。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