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及生长季增温对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基于meta分析与控制实验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季节差异性,表现为春季、冬季增温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的影响特征及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性,目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并结合野外控制实验,就冬季和生长季增温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其中,在冬季增温对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影响方面,利用近30年全球冬季增温实验数据,通过分层meta分析,评估了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及不同环境因子对冬季变暖的响应规律。此外,还利用野外控制实验,在宁夏云雾山草原植物生长季进行模拟增温实验,探究了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地下0-5 cm、5-10cm、10-1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冬季变暖加速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具体表现为:冬季增温显著提高了植被总初级生产力(23%)、土壤有机碳(2%)、冬季生态系统呼吸(30%)和次年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22%,P<0.05)。此外,冬季变暖对地上初级生产力(71%)、地上生物量(4%)、叶片C和N含量(96%和24%)、叶片C:N(37%)、净生态系统交换(24%)和土壤无机N含量(1%)亦有促进作用(P>0.05)。然而,冬季增温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含量(13%,P>0.05)。研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生态系统中上述指标对冬季增温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苔原生态系统对冬季变暖反应最为强烈,且为正响应;而草地等其他生态系统中不同指标间无统一响应规律。(2)生长季增温提高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地上生物量(122.87%)。生长季增温使不同深度土壤平均温度升高2.03℃-2.93℃,尤以表层增温(0-5 cm)较为显著,其温度增幅高于下层。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表层土壤养分对于增温的响应程度强于下层,增温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18.47%(P<0.05)。此外,生长季增温显著提高0-5 cm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P<0.01)。与表层土壤响应不同,5-10 cm土壤中,增温下土壤养分指标变化均不显著;10-15 cm土壤中,仅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增温处理后显著增加了23.89%(P<0.05),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变化均未呈现明显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在0-5 cm土壤中,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硝、铵态氮及微生物碳、氮与地上生物量及土壤速效磷均呈负相关关系。(3)研究对比分析了冬季和生长季增温生态效应的差异性,主要发现如下:生长季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冬季增温实验和meta分析结果相反;土壤无机氮含量对不同季节增温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别,冬季增温与生长季增温均降低了硝态氮含量(P>0.05),而铵态氮则相反,在冬季增温后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在生长季增温后下降(P>0.05)。植物地上生物量在冬季和生长季增温下均表现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冬季和生长季增温的生态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冬季变暖对冬季及后续生长季大部分指标影响呈现正效应,增温加速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尤其是苔原生态系统。生长季增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在表层土壤,增温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而有机碳、微生物量氮等指标含量则呈现相反变化趋势。植物地上生物量在冬季和生长季增温后都表现了上升趋势。但需指出的是,目前不同季节增温生态效应对比研究较为缺乏,测试指标的统一化将有助于提升该领域分析水平。此外,冬季气候变化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大部分冬季研究集中在苔原等高海拔地区,其他生态系统的冬季研究也亟待加强。
其他文献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植物器官中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的重要工具,植物在叶片凋落前的养分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植物对养分的利用、保存以及植物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黄土高原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已见成效,并形成了规律性的演替群落,在恢复后期,典型草原以禾草类植物为优势功能群。为了明确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草地植物对碳氮磷的吸收、利用和归还机制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特征及调控
学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严重,明确该区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及入渗表现是进行治理的关键。为了明确当地广泛分布的三种典型土壤的性质差异,为不同土壤进行差异化治理提供依据。本文以该地区黄绵土、风沙土和砒砂岩的农地、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3种土壤在2个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团聚体特征等入渗影响因素和入渗特征变化,并根据3种土壤的特点从入渗角度研究了其适宜的复配改良比例。结果表明:(1)三种土壤0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排放源。海拔1 800米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30多年来,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开垦荒地,种植高山蔬菜,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例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因此,探讨当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通量和碳氮储量
学位
菊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多汁型饲草,可用于猪、牛、羊等动物的养殖。菊苣的地下部分含有丰富的菊粉,约占鲜重的14.9%-18.3%,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菊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影响肠道菌群的功能,可以将其作为预防缓解Ⅱ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物质。本试验通过高脂饲料联合药物干预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菊粉作为缓解Ⅱ型糖尿病的保护物质,研究其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血脂代谢、肾损伤的
学位
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核心,前期的研究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单峰”关系是最普遍的模式,但很少关注时间尺度上二者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此外,理论和实验研究只用物种丰富度作为物种多样性的替代指标,而忽略了其它多样性指标。基于此,本研究于1982年开始以黄土高原云雾山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40年的定位观测试验,利用物种丰富度、植物多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
学位
草地作为西藏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发展草原畜牧业、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西藏畜牧业发展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不仅导致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丧失,还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定量评估西藏草地植被指数和草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时空响应,对于区
学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干旱与磷亏缺严重限制了该地区苜蓿的生长。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在植物生长与适应环境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借助可视化根箱栽培系统,在营养液沙培条件下,对来自国内外的56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系性状的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并选取2个不同根系构型的代表品种:引进品种W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quivers的正合表示.假设Q=(Q0,Q1)是任意的无环quiver,(M,ε)是正合范畴.令Rep(Q,M)是Q的M-表示范畴,Repi(Q,M)为Rep(Q,M)的满子范畴,其对象在点i处的值为0.首先,介绍了正合范畴以及quiver的定义及表示的相关概念.随后用正合范畴M去表示quiver Q,证明了表示范畴Rep(Q,M)继承了M的正合结构.我们给出了爪型quiver的定
学位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果树生长和产量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由于陕西果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开发和普及,以及国民对于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传统的果园清耕制度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在果园中常年清耕不仅会导致果园人力支出增加,还会导致果园生态退化、土壤肥力下降、果树过早衰老、果实品质下降,已不能满足现代果业生产和发展的要求,暴露出了当地土壤管理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迄
学位
纳米颗粒(NPs)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许多领域的热点,特别是在农业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植物提取液合成的纳米材料已被证明是农用化学品和传统纳米材料在可持续绿色发展领域中的替代品。由于该法制备得到的纳米材料在牧草上缺少应用,并且研究多局限于毒理,所以将纳米材料采用合适的方式应用于苜蓿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基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银材料,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