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活性多肽的理性设计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肽是一种占据着小分子与大分子之间化学空间的分子,可以靶向一些小分子无药可及的靶点,同大分子相比则具有更好的透膜能力、制备运输便捷、易于精确修饰等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多肽可以调节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s),可以获得对病理环境(如肿瘤微环境等)的响应性、选择性等。多肽往往还具有自组装的能力,通过合理设计可以控制其形成特定的纳米结构,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针对某些病理问题的活性多肽分子仍然较少,且存在稳定性差,非特异性等问题。本论文着眼于新的活性多肽的设计及应用,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设计了针对不同靶点的多肽分子,并结合自组装来进一步提高多肽的稳定性、选择性。本论文从多肽的序列发现(抗病毒多肽的新序列设计)、理性设计(自递送自组装抗癌肽)以及应用创新(金属结合自组装抗癌肽)三个方面展开,系统地探究了多肽设计、活性检测、作用机制、自组装及靶向递送等方面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序列发现:抗病毒超短肽的设计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为了应对由冠状病毒SARS-Co V-2引起的COVID-19的全球流行,我们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根据RBD-ACE2复合物的高分辨率蛋白结构,利用其结合界面的关键残基,结合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等手段设计出了一系列抗病毒肽,并利用与SARS-Co V-2的S-RBD的氨基酸序列有86%同源性的模型冠状病毒GX_P2V进行了活性检测,从而筛选出了有高抑制率的超短肽。这些超短肽抑制剂是已报道的具有抗SARS-Co V-2潜力的最短肽,它们有希望成为COVID-19药物开发的前体分子。计算及实验结果也表明RBD上E484到Y505的残基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结合表位,对于后续靶向RBD的SARS-Co V-2抑制剂或抗体开发可能具有指导意义。(2)理性设计:自递送自组装抗癌肽的理性设计与开发。为了提高抗癌肽的稳定性与靶向性,我们通过计算机辅助的理性设计,设计出了一种套索样抗肿瘤裂解肽。通过环化及自组装的方式提高了多肽的稳定性,在肽段设计中引入了多重肿瘤靶向功能。LA1可以自组装成均匀的圆形纳米颗粒,通过EPR效应(被动靶向)和i RGD靶向作用(主动靶向)累积到肿瘤部位。LA1纳米颗粒能够对酸性肿瘤微环境和前列腺肿瘤细胞分泌的h K2做出反应,从而以前药的方式响应性释放活性肽段PTP-7b,表现出了靶向性、响应性的抗肿瘤活性和低系统毒性。(3)应用创新:抗癌肽结合锌离子的自组装体系靶向硫酸乙酰肝素(HS)。HS在肿瘤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受关注的抗肿瘤新靶点,然而当前许多靶向HS的药物无法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我们设计了一种靶向抗肿瘤裂解肽PTP-7z以弥补此空缺。该多肽具有p H响应性的电荷反转能力,与锌离子结合自组装的能力,且自组装体形貌会随着p H变化而发生转变。该多肽对HS的结合能力也是p H及锌离子依赖的,从而在p H 6.5表现出更强的靶向与内化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体系即增强了多肽的稳定性与靶向能力,又增强了多肽的活性。表明利用锌离子等过渡金属离子与多肽协同使用并促进其自组装是提高多肽稳定性的可行途径。此外,该研究也证明GHHPH序列可作为靶向分子用于TME响应性药物、纳米颗粒等的递送,并促进HS靶向性药物和策略的开发。综上所述,本论文基于多肽与蛋白、脂质和多糖等生命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机辅助的理性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靶点,从新序列的设计出发,着眼于提高多肽的靶向能力、响应性与稳定性等,结合自组装手段,系统地探究了多肽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应用,为多肽药物及多肽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及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质量轻,可柔性,半透明,成本低,适应卷对卷印刷等独特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年来,由于材料设计与器件工程的革新与进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快速提升。阴极界面修饰层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目前,苝酰亚胺类阴极界面修饰层材料因为其具有高的电子亲合能,高的电子迁移率和低廉的成本而在多种界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上累积了大量的用户内容、用户行为、用户关系等数据。人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用的知识,从而预测用户间关系的演变、解释用户的行为模式、描绘用户偏好、分析网络事件的演化规律等。而网络数据的表示,关系着对网络进行分析的效果和效率。网络数据的大规模性和复杂性对网络数据的表示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邻接矩阵的网络表示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而表示学习技术相对邻接矩阵具有较大优势
学位
由于钾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钾离子电池在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当前储能领域研究的热点。碳材料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结构易调控,是最受关注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钾离子半径较大,在碳层间嵌入/脱出困难,并伴随着严重的体积变化,影响了其循环和倍率性能。本文以开发高性能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目标,研究了石墨基和煤基碳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方法。通过对块状石墨材料包覆改性,提高其储钾过程中的结构稳定
学位
伤口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伤口微环境中多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协调相互作用,最终完成受伤组织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和修复。临床上缝合线和组织固定钉是伤口闭合和修复的常用医疗器械,但这类技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缺点,包括:伤口受到张力容易裂开、组织渗出液或者气体渗漏等阻碍伤口愈合以及不可降解的临时植入物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等。同时,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伤口愈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位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如何治疗癌症是生物、化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光诊疗手段可以同时兼顾诊断和治疗,且具有无创和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花菁染料的摩尔消光系数高,光物理性能优异,生物安全性好,作为光诊疗试剂研究广泛。然而,传统的花菁分子存在光热及光动力效果差,光漂白严重,体内循环时间短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随着染料聚集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染料自组装体的构建为提升染料光
学位
我国是全球人造板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第一大国,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然而,目前人造板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甲醛基树脂胶黏剂已成为室内甲醛污染的首要来源,极大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工作、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标准不断提升,开发无醛人造板用胶黏剂,对解决人造板甲醛污染难题,推动人造板工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国人造板产业及家居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虽然目前已开发了包括大豆蛋白、淀粉、异
学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电化学装置,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产电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代谢是MFC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到MFC的性能。较低的性能效率限制了MFC的应用。本论文设计了产电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和筛选获取新产电菌种两条技术路线,以期获得具有较高产电能力和较强有机物降解率的微生物,从而为提升MFC整体性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论文首先选取了葡萄糖代谢途径中的6
学位
由手术、外伤或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皮肤损伤已成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皮肤创面的修复涉及多种细胞和因子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连续、重叠的多阶段过程,如何实现高效高质的创面愈合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挑战之一。基因治疗通过基因输送体系将外源功能性基因导入靶细胞,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能够实现生长因子在创面原位的连续输送,是皮肤创面治疗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安全、高效的基因输送体系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与病毒载体相比,聚合
学位
生物燃料(Biofuel)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包括以氢气(H2)为代表的气体生物燃料和以生物醇为代表的液体生物燃料。然而,由于现有的产物分离技术处理效率低,生物燃料在其实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过程能耗高的关键问题。膜分离技术因其选择性高、能耗低等优势,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分离技术之一。其中,聚合物分离膜因为其原材料价格低、可塑性强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的分离膜;并且为进一步提升
学位
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系统具有更加强大的图像采集能力,获取的遥感影像类型多样且空间和光谱分辨率都得到显著提升。如何综合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的互补优势,增强多源图像协同解译能力,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重点针对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融合(空谱融合)方法展开研究。考虑实际应用场景中图像的光谱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性,以遥感图像的成像机理为指导,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利用光谱补偿机制、空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