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位处我国东南沿海,是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之一。本文以福建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历程为背景,利用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福建省社会经济系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运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能源碳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人均GDP、人口规模等五个因素进行分解分析;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着重就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照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的减排目标,结合福建省森林和海洋碳汇估算,预测2020年福建省减排压力,并提出福建省未来低碳发展策略。研究主要结论有:(1)1978-2010年间,福建省社会经济系统碳排放总量由1978年的449.21万t递增到2010年的8988.88万t,年均增长9.8%。其中,能源消费碳排放由383.26万t增加到5817.10万t,年均增长8.87%;水泥碳排放由65.95万t上升到3171.78万t,年均增长率为12.45%。在碳排放总量构成中,能源消费碳排放居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占64.71%;水泥生产碳排放比重呈上升趋势,2010年占35.29%。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消费,平均比重超过7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为73.67%;其次是石油消费,比重约11.94-24.92%;天然气消费碳排放比重最低,不到3%。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从6.67t/万元降至2.28t/万元,降幅为57.39%。(2)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三个角度分析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特征,发现: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碳排放的比重最大,约76.45-81.09%且第三产业次之(27.53-34.83%),第一产业最低(2.76-3.89%),第二产业碳排放的比重有继续上升趋势,且碳排放强度最大。可见,第二产业碳排放是福建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看,1978-2010年间,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二次方关系,但特征不明显,经济增长仍将是促进福建省碳排放增大的一个原因,但经济增量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量的关系已出现回落的拐点。从居民消费碳排放情况看,2000-2010年,福建省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显著增长,这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化有关,未来几十年,居民消费有可能成为驱动福建省碳排放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3)通过LMDI分解分析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机制,发现:经济规模(CY)是促进福建省碳排放量的主导因素,贡献率达184.74%,效应系数为0.6089;人口规模(CP)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贡献率达15.26%,效应系数为0.0503;能源强度(CI)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贡献率-101.70%,效应系数为-0.3352;能源结构(CN)变化对碳排放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总体作用微弱,这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一次能源结构变化不明显有关。因此,本文认为,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优化能源结构福建省未来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向。(4)通过LMDI分解分析,能源碳强度效应(CF)在1978-1989年经历了较大波动后,1990年起在0左右小幅度波动。本文分析认为,能源碳强度反映的是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碳排放系数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总体变化不明显,能源碳排放系数相对稳定,因此,其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解释力十分有限。(5)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对福建省总碳排放的人口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人口结构分别用人口城镇化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居民家庭户规模表征,发现: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比重(35.56%-38.38%)超过了模型考查的其他因子,有可能成为福建省未来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这对福建省考虑未来低碳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比重为21.68%-38.25%,超过人口规模(22.80%-28.84%)的影响力,其中,家庭户规模变化的影响力比重为33.88%,具有最显著的表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力比重为29.83%,是人口结构中的第二大影响因素;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的比重达21.68%,也有重要的影响。以碳排放强度为指标的技术进步因素对福建省1978-2010年总碳排放的解释力(1.82%-9.01%)远低于模型所考察的其他变量。本文认为,CO2强度反映的是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即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具有某些技术进步的意义,但远不止于此,在以高碳能源消耗为特征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其解释力远不及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进步因素。(6)根据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提出的减排目标,本文设定2020年福建省减排目标为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并计算得出2020年碳排放量预测值与目标值之间尚有5110.06万吨差额,即使扣除森林和海洋碳汇,还有4616万吨减排压力。因此,未来福建省面临的减排形势十分严峻。(7)综上研究,从减排和增汇两方面提出福建省未来低碳发展策略,减排策略是:规划引领,重点把握好4个关键领域的低碳发展规划;观念先行,着力构建全民低碳宣传教育体系;科技支撑,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增汇方面,提出应着力于发挥山海优势,提高碳汇能力。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使北极在环境保护、国际航运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价值凸显,以大陆架划分和航道管辖为焦点,北极权益争端持续升温,但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制度仍存在不确定之处。
利用虚拟化学实验软件IrYdium Chemistry Lab为基本工具,探讨其在"盐类的水解"一节进行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教学应用价值。说明基于虚拟化学实验的可视化教学设计,能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快速上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随之水涨船高,作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重要一环,普遍认为较为安全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逐渐显现。因此,在房地产价格高企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有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需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中,与国外普遍使用的基于定量分析的风险管理方法相比,SZ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基于借款人贷前还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引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发生违约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考虑对融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了公路的行车安全和交通流量,而且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论文对沥青路面车辙破坏类型以及车辙成因进行分析,并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类APP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下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如何利用移动网络技术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中职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首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教学中,但在中职校阶段的应用范围不广。注重学习互动和学习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表明侗族地区数学文化是典型的古代中华民族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数学文化.本文介绍凯里学院开展研究性教学,发掘侗族数学文化的具体工作
有效的开发和资源化利用CO2,并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燃料或化学品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CO2加氢合成甲酸是一个原子经济反应,且甲酸是CO2加氢生成甲醇、甲酸甲酯等化
传统的大学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属于"主客对立"的一种教学方式。但随着人类逐渐踏入信息时代,教育的体制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体制
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发布的《农机市场景气指数报告》,农机市场交出的2019年上半年成绩单不够理想,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亏损额等最直观的总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