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物对加氢处理催化剂抑制作用机理的探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炼化一体化”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加氢处理工艺仍然是生产清洁油品、为后续工艺提供优质原料的主要工艺,其核心便是高性能加氢处理催化剂。现阶段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反应机理研究得较为透彻的情况下,氮化物的存在及其对加氢脱硫的抑制效应显得愈发显著,生产超低硫柴油受到较大阻力。当前Ni Mo双金属催化剂对氮化物脱除的催化转化机理尚不明确,氮化物对加氢脱硫的抑制作用也存在争议,需要提升对氮化物转化过程的认识。本文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与加氢反应实验现象相结合,深入探究氮化物在吸附、反应等过程中对加氢脱硫反应及催化剂活性相产生的抑制作用。加氢脱氮反应过程中,大部分中间产物的碱性会随着加氢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这就导致氮化物加氢中间产物可能较氮化物本身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和抑制作用。为了探究氮化物加氢中间产物的竞争吸附性,本文计算了典型双环氮化物吲哚、喹啉及三环氮化物咔唑及吖啶的反应网络中所含氮化物在Ni Mo S三种活性位上的吸附形态与吸附能。结果表明,除了某些芳环高度饱和的及苯胺类氮化物由于较大的空间位阻而吸附性能偏弱外,其与氮化物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力基本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加,大部分氮化物及其中间产物N原子电荷密度与其吸附能线性关联的决定系数都在0.9以上,可以认为氮化物吸附性能的主导因素为其碱性,同时受到较大空间位阻的影响,但可以认为不受氮化物分子极性的影响。从硫、氮化合物竞争吸附的角度来讲,结构相似的氮化物通常吸附能力要强于对应的硫化物,且其在Mo边与角位的竞争吸附性更强,这两个活性位上氮化物的竞争吸附常数往往比S边高出3个数量级以上。而加氢处理的终产物中,氨气也会通过质子化后形成铵根离子产生较强的竞争吸附性。在吸附过程之后的反应过程中,非碱性氮化物与碱性氮化物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即吲哚的加氢中间产物较喹啉的加氢中间产物更易转化与脱除,但二者的氮杂环开环得到的苯胺类氮化物的DDN路径均被抑制。对此,本文首先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提出氮化物在Ni Mo S活性相上的E2脱除机理,将对氮化物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入到结合活性相的催化转化机理,并指出加氢脱氮所需要的活性位,最终通过分析与比较加氢脱硫与脱氮反应规律、所需活性位的异同,得出在加氢处理过程中,氮化物由于加氢反应历程长,对加氢活性位有较高频次的占用;又由于氢解过程基元反应复杂,对活性位会造成破坏,从而在反应过程中抑制加氢脱硫。加氢处理反应后生成的硫化氢与氨气均有可能参与到活性位硫空穴的动态循环中,对于硫化氢来说,该过程是活性位S原子的补充,而对于氨气来说,则是对活性位的取代。本文通过氨气、胺基(-NHx,x=1,2)在Ni Mo S三种活性位上对S原子或巯基的原位、非原位取代的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参数、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得出加氢处理反应条件下氨气可以在Ni-S边对巯基进行非原位取代,且体系中氨气与硫化氢的分压比仅需达到0.28,就可以使得Ni-S边HYD活化能增加19%以上,角位的DDS活化能增加107%以上。从而得出氮化物在完成脱氮后的产物也会对脱硫过程的加氢路径造成强烈的抑制作用。目前对于加氢脱硫/脱氮过程的量化计算大部分还是基于单层活性相与理想气体条件下进行的,与实际体系相去甚远。本文通过构建多层活性相模型,计算其脱硫过程,指出多层活性相在结构上层与层之间彼此影响,单层活性相上得到的结果并不能完全推广到多层模型上去,具体表现为:双层、三层活性相模型上4,6-DMDBT分子吸附的键长分别增加了27%与29%,而该分子DDS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则分别增加了35%与172%,也就是在单层活性相上得到的结论是存在局限性的;又通过将氮化态热力学参数引入到活性相热力学稳态的计算中,得到与实际加氢处理体系更为接近的活性相状态,即加氢处理体系中氨气与硫化氢分压比超过0.5后,Ni Mo S的Ni-S边将主要以氮化态形式存在,从而为不同硫、氮浓度原料的加氢处理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重油中含有较高的镍、钒含量,镍、钒化合物的存在对重油加工造成很大的危害。研究重油镍、钒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及吸附行为能够为重油镍、钒的脱除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综合利用高分辨质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重油中镍钒卟啉的分子组成、典型镍钒卟啉的轴向配位性质以及镍钒卟啉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电化学氧化的电喷雾电离(ESI)质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资源储量大、能量密度高、分布广泛和燃烧洁净等特点,是重要的绿色接替能源。降压开采法被认为是开发天然气水合物最经济且最有效的生产策略之一。明晰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水合物的分解和生产等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分解空间差异性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均尚不清楚。本文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分解空间差异性展开了系统地研究。本文搭建了一套新型
学位
过程工业的总图布局是一个纽带,能够将各种不同的过程系统结合起来。因此,过程工业总图布局对企业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有显著影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关注。目前在实际生产中,过程工业的总图布局一般是基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根据经验人为手动设计。这种方法无法确认各种过程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布局设计的影响,也无法得到最优的布局设计。因此总图布局的优化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论文主
学位
作为维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能源,近年来我国成品油需求不断增长。成品油管道作为成品油运输的主要方式,对于炼厂与下游市场的连接起到关键作用,在区域能源供应链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成品油管道采用多批次顺序输送、多点注入/分输工艺,水力工况变化复杂,耦合水力的管道调度优化研究对管道的运行安全、输送效率以及下游市场油品的供应都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成品油管道的水力复杂性,本文首先基于离散时间表达以输油泵
学位
石油沥青质给石油的开采、储运及加工过程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作为石油中最复杂的组分,沥青质的结构和组成一直以来都是石油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沥青质本身的复杂性让赋予它一层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沥青质含有了石油中的大部分金属元素,石油中金属化合物由于沥青质的遮盖而至今没能被全面表征。深入探究沥青质中金属化合物尤其是镍、钒化合物的组成,不仅能够全面认识石油中的金属的存在形态,更有利于以此为切入点,逐渐
学位
智能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电磁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干扰电子设备运行和电磁波的辐射/污染危害等问题,尤其军事领域的信息安全以及隐身科技的需求,加速了吸波材料的广泛研究。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材料,它通过材料的各种不同的损耗机制将入射电磁波转化为热能或者是其他能量形式而达到吸收电磁波的目的。未来,5G时代的到来,无线充电的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车用汽油标准,国V/VI车用汽油质量标准中要求硫含量低于10μg·g-1。我国70%以上的商品汽油来自催化裂化(FCC)汽油,而FCC汽油特点就是高烯高硫含量。目前,工业上主流加氢脱硫技术为选择性加氢脱硫(HDS),虽然其可以满足严格的脱硫要求,但不可避免的脱硫同时也会发生烯烃加氢饱和(HYDO),从而引起较严重的辛烷值损失。因此,如何在深度脱硫
学位
高钢级管道环焊接头在焊接过程中的缺陷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再加上环焊接头局部存在几何过渡非连续、材料非均质等特性,导致其附近极易形成应变或应力集中区域,环焊接头失效已成为高钢级管道服役安全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为进一步增强高钢级管道的安全性,并为高钢级管道环焊接头全寿命周期安全运行提供评估理论与方法。本文开展了基于材料特性和基于应变的管道环焊接头断裂评估方法、管道环焊接头应变能力评估和延性断裂反演
学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液化天然气(LNG)卫星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未对LNG冷能进行利用,气化过程中冷能直接被空气或水带走,造成了冷能的浪费。采用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系统对LNG冷能进行利用已经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是,目前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集成系统对LNG冷能进行利用的研究尚不充足。且SOFC高温尾气有着较高的余热利用价值,湿空气透平(HAT)和注蒸汽燃气轮机(STIG)等湿化燃
学位
在海上油气开采中,产出的气液混合物常通过混输管网输送至处理终端。受限于海洋环境,管道沿线无法布置测量仪表,从而使瞬态模拟成为流动状态预测的主要手段。在管网的运行中,流体自身的组成变化、多种流体的混合等都会导致管网不同位置的流体组成不一致,因而必须对组分进行追踪,以便准确实施瞬态模拟。因此,本课题开展了天然气凝析液管网瞬态模拟与组分追踪两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针对天然气凝析液单管流动过程中的相变现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