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镍钒金属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吸附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油中含有较高的镍、钒含量,镍、钒化合物的存在对重油加工造成很大的危害。研究重油镍、钒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及吸附行为能够为重油镍、钒的脱除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综合利用高分辨质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重油中镍钒卟啉的分子组成、典型镍钒卟啉的轴向配位性质以及镍钒卟啉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电化学氧化的电喷雾电离(ESI)质谱,建立了一种直接分析重油中微量镍卟啉的方法。考察了ESI电离源类型、溶剂和电离促进剂对模型化合物和重油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具有喷针电压的ESI电离源、二氯甲烷(DCM)溶剂和三氟乙酸(TFA)电离促进剂条件下,镍和钒卟啉由于其低的氧化电位和气相电离能,可以通过电化学氧化直接被电离为分子自由基阳离子([M]+·)。该方法能够直接分析重油中的镍、钒卟啉,而无需进行任何前处理步骤,更适合于镍卟啉分析。除镍、钒卟啉外,还检测到了具有高芳香性和短侧链的烃类、含氮、含硫化合物的[M]+·,这表明电化学氧化反应也可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ESI分析。(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金属卟啉模型化合物与不同碱性配体的轴向配位作用,金属卟啉与配体的轴向配位能力与配体的碱性及其空间结构有关,碱性越强,空间立体位阻越小,越易与金属卟啉发生轴向配位。轴向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结合能总体与配体的碱性呈正相关,碱性越强,轴向配合物越稳定。八乙基镍卟啉(Ni OEP)和八乙基钒卟啉(VOOEP)与配体可以形成不同化学计量比的加合物,其结构类型与配体碱性相关。金属卟啉与碱性配体的轴向配位作用可以为石油中沥青质的缔合及非卟啉的存在形态提供一定的解释,为重油中镍钒化合物的分离富集和选择性脱除也提供了一定启示。(3)石油非卟啉的存在形态及其结构一直存在争议,将轴向配位作用应用到重油中,为石油“非卟啉”的存在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以重油卟啉富集组分和非卟啉富集组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碱性配体的轴向配位实验,碱性溶剂的加入使金属卟啉在紫外可见光谱下的特征吸收峰降低甚至消失,产生了表观意义上的“非卟啉”化合物。复杂的石油体系中含有不同的碱性杂原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合适条件下会与金属卟啉发生轴向配位作用,由于轴向配位和石油基质的影响,金属卟啉本身的特征吸收峰很有可能会被掩盖,进而被指认为“非卟啉”化合物,但其本质为金属卟啉。(4)以镍(钒)卟啉模型化合物与1-甲基芘(1-MP)的二元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多种固体吸附剂对于Ni OEP和VOOEP的吸附效率和吸附选择性,以及对重脱沥青油中金属的吸附情况。最后以吸附和选择性效果较好的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为例,从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PSA对Ni OEP,VOOEP和1-甲基芘的吸附机理。PSA对VOOEP和Ni OEP的吸附量均要高于相应地对1-甲基芘的吸附量。PSA对VOOEP和1-MP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而PSA对Ni OEP和1-MP的吸附过程更符合Elovich模型。PSA对三者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吸附过程为放热的物理吸附,不涉及化学键的形成。
其他文献
黏弹性聚合物在油藏渗流过程中除了剪切变稀的流变性外,还有剪切增稠,同时存在井间干扰,注聚井近井堵塞导致注入能力下降,这些问题给聚驱试井分析带来了挑战,现有试井分析模型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论文针对这些聚合物驱非线性复杂渗流问题,完成了干扰试井复杂渗流模型建立、数值求解、试井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1)在油水两相渗流条件下,考虑聚合物的剪切增稠、剪切变稀、对流、扩散、吸附滞留、不可及孔隙体积和有效渗透率下
学位
“水平井+体积压裂”是页岩气藏开发的标准模式。在改造过程中,几万方的压裂液注入储层中,但返排率却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在储层中;与此同时,实际矿场还出现了低返排对应高产量的情况。为了合理的解释这些现象,需深入认识压裂液在页岩基质中的渗流机理、分布特征及对产气的影响。然而,页岩复杂的孔隙结构和压裂改造的多环节性给相关研究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研究以水基压裂液中的“水”为研究对象,在深入
学位
动力学抑制剂(KHIs)可以延缓水合物的形成,可用于解决因形成水合物导致油气生产装置和运输管线堵塞的问题,对维持油气行业的安全有效运作十分重要。但目前关于动力学抑制剂的抑制机理还不是很明确。本论文利用分子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KHIs对水合物形成的抑制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分子模拟研究有/无KHIs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甲烷水合物的成核过程中,不稳定簇的大小对
学位
针对目前对于注气开采方法对油藏渗透率的适应性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渗透率10-1~10~3×10-3μm~2人造均质岩心,系统地开展了不同渗透率岩心注气开采模拟实验,依据注气开采效果与渗透率的实验规律,重点探索注气开采方法在致密-低渗油藏范围内的适应性。采用热缩密封岩心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岩心密封方法在注CO2开采实验中因胶筒损伤严重而导致实验失败等问题。利用改进的模拟实验方法,开展
学位
伴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愈加突出的能源危机,极具开发潜力致密油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接替能源之一。众多研究发现,储层油水自发渗吸作用能够提高油井产能,被证明是非常规储层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致密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流体渗流机理和渗吸机理等问题依然研究不够深入、认识不请。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致密油砂岩渗吸特征和规律研究。本论文首先综合采用高压压汞法、微米CT扫描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开展了岩石孔隙结构进
学位
随着地质勘探的不断深入,四川盆地内发现了储量极为丰富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该类气藏的高效开发和长期稳产是我国天然气供给、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储层中孔隙、孔洞、裂缝并存,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多样,非均质性较强;其次,储层气-水关系复杂,部分储层边底水活跃,非均匀水侵导致稳产困难;第三,不同孔隙类型储层中的渗流特征、产气速度和采收率差异大,关于储层物性下
学位
川西坳陷储层具有多层叠置、天然裂缝及断层发育的特征,该类储层渗流特征与现有气井试井模型假设不匹配。目前川西坳陷地区气藏使用多层酸压合采的开发方式开采,但其酸压改造效果评价困难、储层边界认识不清等问题突出,对该地区的高效滚动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建立相关复杂气藏试井模型对产能评价及储层参数解释至关重要。论文从多层合采复杂储层渗流问题出发,建立了适应于目标区块的试井模型,提出了评价储层酸压改造效果的方法
学位
含硫化合物是石油中重要的杂原子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为原油的来源和成熟度分析提供判断依据。在石油工业中,含硫化合物是清洁油品生产的主要关注对象,而噻吩类化合物由于脱除反应活性较低则是脱硫的重中之重。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和分子构型(如形状、结构、尺寸等)与脱硫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必须根据石油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特性设计相应工艺参数和催化剂,因此,石油含硫化
学位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GLCC)是深水油气生产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通过耦合旋流和重力效应实现油气分离。现有GLCC存在操作域窄、工况点偏离设计点后极易发生气相带液现象(LCO),从而导致设备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厘清GLCC内部的气液流动行为及分离机理,但前人的研究大都忽视了液膜流型在GLCC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某一工业缩尺GLCC为对象,聚焦其上部筒体内的气液流动现象,以液膜
学位
余热回收利用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目前能源问题的两条途径。针对温度不同的低温余热资源选择合适的余热利用方案对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具有实际意义。然而,目前对于余热回收系统的集成方法尚不完善,已有的能量性能指标对于不同利用目的的余热回收系统并不适用。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被认为是未来潜在的新型可持续能源。采用CO2/H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耦合甲烷重整制氢过程的新方法可以提高置换开采效果,降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