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分析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与应用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h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互作用在化学体系、生物化学体系和环境体系中广泛存在,是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研究分子相互作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因此开展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及应用研究在手性药理学、环境毒理学、药物创制学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有重要意义。相互作用有多种表达方式,包括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及自由能变等参数,其中结合常数是表征相互作用强弱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本文在以毛细管电泳为手段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子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CEIA)方法,特别是针对复杂体系和电中性分子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将CEIA方法应用于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小分子与细菌和鸡血红细胞的相互作用分析,以获得相互作用结合常数。论文进一步基于相互作用的原理,开展了以可溶性淀粉、糊精和麦芽糖为手性添加剂的西酞普兰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并对手性识别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体主要内容包括:(1)应用毛细管电泳方法,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赋予中性客体分子对-硝基苯胺和2-氨基吡啶有效淌度,研究了中性主体分子18-冠醚-6与对-硝基苯胺和2-氨基吡啶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中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以毛细管电泳峰漂移方法,测得了中性主体与中性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常数。(2)将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从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测定发展到多个组分共存时与另一物质的相互作用测定,达到了同时评价各组分与指定分子的结合能力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测定了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与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结合常数。(3)应用毛细管电泳区带灌注-自标记技术,研究了麻黄碱、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麻黄碱与鸡血红细胞的相互作用。(4)通过对细菌样品预处理方法、缓冲液种类、检测波长以及聚合物添加剂对分离度影响等的考察,研究了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毛细管电泳行为,获得了优化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实现了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从而建立起一种辅助的细菌定性识别方法。进一步,研究了抗菌药物阿奇霉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互作用,发现阿奇霉素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淌度的变化。(5)基于竞争相互作用原理,采用非手性的C18色谱柱,通过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选择剂β-环糊精的方法实现了西布曲明对映体的拆分。西布曲明对映体在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译者对于作品的翻译通常会将自身处于两种文化意识的博弈当中,林语堂先生《浮生六记》译本正是在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他把握了意识形态的平衡点,在体现译本文化意
<正> 针对弹道导弹的迅速发展,美国海军加快了使其宙斯盾巡洋舰现代化的计划速度。TBMD(对末端飞行弹道导弹的防御)计划的目的是为美国舰艇提供摧毁战术和战略弹道导弹的能力
<正>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推出一种采用半导体量子点的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的响应波长为10μm(中红外),最高可达到约4.7A/W(相对于入射光的光电流响应)的灵
以40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其分成4组:服用安慰剂组(A组)、健美操运动组(B组)、服用藤黄果提取物组(C组)、健美操运动结合藤黄果提取物组(D组),测定实验(12周)前、后甘油三
时空意识和叙事结构的差异深刻影响着戏剧的美学形态。《窦娥冤》时间意识的主观性、心理性、空间意识的虚涵性为戏剧揭示人物心灵体验服务,叙事结构上呈线状,完整自足;《哈
对于砌体项目来讲,外墙渗漏是时常会出现的一种品质不良现象。当发生问题之后短时间中无法明确问题的出处,所以要强化建设时期的管控力度。文章在分析了其问题的前提下,论述
本文分析发现,首先,目前我国农电价格政策存在定价缺乏科学参考标准、利益相关者决策地位不平等、价格水平和补贴机制不利于农电行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等严重问题;其次,农电政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本文介绍有关利用可见光透射红外反射膜将白炽灯中没有被有效利用的红外辐射返回到灯丝中作为热再利用、节能化卤灯的结构、原理和最近的研制动向。这项技术于80年代进入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