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定性分析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付二维码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新型财产犯罪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财产犯罪是中国最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其犯罪手段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偷换收款二维码获取他人财物的事件频发,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行为的定性也是众说纷纭。以扫描收款二维码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及普及,不仅使得案件更加复杂,而且日益模糊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给理论界与实务界带来不少难题。因此,解决这一争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偷换二维码取财一案,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主张认为其构成盗窃罪或诈骗罪呈现对立的态势。笔者比较认同构成普通盗窃罪一说。行为人通过事先踩点了解商家的账户信息,将自己的账户设置成与商家相同的名称和头像并将其打印成贴纸,趁商家不注意完成覆盖,待到消费者获得商品或服务后支付价款时,成功拦截了本应该到账于商家账户的价款。在这过程中,行为人和消费者以及商家并没有直接地接触与沟通,其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人占有的钱财通过秘密的方式转移到了自己的账户中,钱财的转移违背了当事人的本意,构成盗窃罪。理论界目前存在的见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盗窃罪、诈骗罪与侵占罪。其中盗窃罪中又分为普通盗窃说与间接盗窃一说;而诈骗罪又分为普通诈骗说、三角诈骗说与新型三角诈骗说。更有甚者认为诈骗罪与盗窃罪都无法完全地解释偷换收款二维码取财的行为,认为只能将其定性为侵占罪。众所周知,不同的罪名对犯罪行为人在定罪量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犯罪行为人的利益保护。由此看来,对偷换收款二维码行为的合理定性意义重大。
  本文以目前理论与实践中比较热门的偷换二维码案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来层层分析偷换二维码取财这一行为。本文的第一部分先通过归纳目前利用二维码进行犯罪行为的内涵、特点和类型,对偷换二维码取财的行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通过对于占据主流几种观点进行理解与阐述,为下一步利用具体案例展开分析做铺垫;再者借助中国裁判文书网最新的相关案例对偷换收款二维码取财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借助具体案例指出目前确实存在“同案不同判”的问题以及对于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阐述笔者自己的见解。同时为保证将所有的情形概括在内,外加分析偷换电子二维码的情形;最后具体谈谈笔者对偷换收款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合理定性的一些看法,得出最终的结论,建议将一般的偷换纸质二维码定为普通盗窃罪,将偷换电子二维码定为诈骗罪。
其他文献
当今,国际海洋法仍处在深刻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海洋国家更加重视海洋权益的获得和保护。然而,海洋的沿海国往往不止一个,这就使得海洋划界的争端频频发生。近几十年来,诉至国际法院及其他国际司法机关的海洋划界案件不胜枚举,数量上愈发增多。大量的国际司法裁判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丰富了国际法的内涵。虽然从司法既判力上来看,这些国际判例和仲裁裁决不具有先例约束力,只对特定案件有法律效力,但其作为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为刑法分则第二章中的罪名一直以来因为其适用领域之广、适用条件之宽松被学界诟病已久,称之为“口袋罪”。该罪本质上是刑法第114条、115条的兜底罪名,但是因为其罪名的不确定性、构成要件的开放性、法律条文表述的不明确性导致该罪作为兜底罪名的存在和分则其他章节中的兜底罪名有着实质的区别。但是自《刑法修正案(三)》将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以来,立法机关没有对刑法第114条和第1
近年来,竞技体育中的暴力犯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体育竞赛活动的正常秩序、破坏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侵犯运动员的人身权利。然而,由于竞技体育领域行业自治的惯例,刑法难以介入。暴力犯规行为是否应当犯罪化,进行刑法规制,理论界也颇存争议。为有效遏制暴力犯规行为,切实保障运动员的人身权利,维护正常的竞技比赛秩序,对暴力犯规行为刑法规制问题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正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讨论
学位
一直以来,腐败问题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反腐败斗争不仅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使命,也是全人类社会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受贿是一种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权力和利益的交易。随着反腐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司法机关对受贿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受贿罪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样态,出现了大批具有隐蔽性、新颖性和多样性特征的新型受贿犯罪,对传统受贿罪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带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称《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制定,历经2017年、2019年两次重要修订,与修订之前相比,其重要变化之一即以“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取代“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这一表述由于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颇具争议。本文由此入手,梳理理论界、司法实务界在竞争法语境下如何认定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的相关问题,笔者尝试提出完善建议。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探讨:第
集资诈骗罪等涉众型犯罪一直以来都是司法机关重点打击的对象。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金融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活跃在金融市场中的不法分子为一己私利走向非法集资犯罪的越来越多,该类犯罪行为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所涉及的资金越来越大。通过互联网,利用新经济模式带来的各种便利,不仅降低了犯罪行为的成本,同时也有助于集资规模随之扩大,
2019年12月8日修订完善的《证券法》开始全面推行注册制,必将有助于破除资本市场准入的藩篱,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活力,助推资本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证券市场股票质量的有效判断,离不开相关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然而,在注册制背景下,我国信息披露的模式、“重大性”的认定标准以及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追究等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本文在对我国制度变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国家及地区的有益经验,围绕信息披
学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型民事纠纷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虚假诉讼行为越发恶劣,无意义地消耗司法资源,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的财产性权益和非财产性权益。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出台了相关法规,通过在《民事诉讼法》中增设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虚假诉讼罪入刑、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等一系列举措对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定罪量刑标准、与其他犯罪竞合的处理原则等疑难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大减少了立法空白,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推动了我国互联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网络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加入并对其展开争夺,以此获得经济利益。日益激烈的竞争催生出多种多样的竞争方式,流量劫持就是典型的一种。流量劫持简单的说就是指行为人利用技术或其他手段,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劫取用户流量,增加自己的网站访问量,使他人网站流量受损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使被劫持流量的市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愈演愈烈,对于经济社会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电商平台为强制平台内商家“二选一”的方式包括显性限制交易方式和隐性限制交易方式。平台强制商家“二选一”,不仅会限制商家的多平台发展,损害平台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对各平台公平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平台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平台资本实力差距和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都为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提供了条件。当前我国对于电商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