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组播中的协同传输与随机供能通信理论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播传输可以提高内容中心网络的频谱资源效率且降低能耗,但是传统组播信道的容量只与信道增益最小的那条链路有关,使其传输速率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又由于内容中心网络的用户一般比较集中,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协作的方式来提高组播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组播技术更加环保和便利,但由于能量到达的随机性和电池半双工等限制,需要一个能量控制方法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率。针对上述两方面问题,本文分别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找到了最优的解决方法。1)无线组播中的全双工协同通信理论研究。提出了面向组播的全双工接收端协作通信系统:发射端发送公共信息到两个接收端,每个接收端再将收到的信号放大转发给另一个接收端,同时,每个接收端也接收发射端和另一个接收端转发的信息。但是这种协作方式会产生累积自干扰和噪声,从而影响传输速率,因此,需要获得一个最优功率分配来达到本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首先,本文证明了当发射端与两个接收端之间的两条链路的信道增益相同时,不协作是最优的。其次,证明了当发射端到两个接收端之间的两条链路的信道增益不相同时,单边协作是最优的(即,只有一个接收端协作另一个的接收端接受信息,另一个接收端只接收不协作),并提出了一个数值算法来获得单边协作下的最优功率分配。2)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组播传输理论研究。考虑了一个组播通信场景,其组播传输的发射端由能量收集器供能。由于电池的半双工限制,本文采取了“存储-然后-发送”的方式:发射端先通过能量收集器收集环境中的能量并存储到电池中,到合适的时候停止能量收集,然后将收集到的能量用于组播传输。虽然能量收集时间越长,可以收集的能量越多,但同时也可能降低吞吐率,因此需要一个最优的停止规则来决定能量收集的停止时间,从而使得平均吞吐率最大。首先,本文证明了在高斯信道条件下,上述最优停止规则在马尔可夫能量到达过程情况下是存在的,且这个最优停止规则拥有“基于阈值”的结构。其次,对于独立同分布能量到达过程,本文证明了其阈值是一个常数,并设计一个数值算法来计算这个阈值。最后,本文将上述结果推广到衰落信道下,获得了对应的最优停止规则。本文研究的面向组播的全双工协作和能量收集通信,可运用于内容中心无线网络,数字广播,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同时更加低碳环保,节约资源。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ADAMTS-7作为一种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以及CEA的表达水平,比较三者对NSCLC诊断
针对机器人在强辐射环境下的场景感知问题,构建了用于空气中检测的压电换能器场景感知系统。针对压电换能器获取数据不足、分辨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超声阵列和Kine
随着传统的省域经济向城市群经济的逐步转变,城市群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高效的物流体系又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基础,物流的发展可对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承担着辐射、支撑西北地区的作用。近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现代物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无法支撑城市群的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业界对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愈发严格,表面强化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真空钎焊技术作为表面强化方式的一种,从日常产品到飞机、核能等国防工业,都有广泛应用
在电力电子变流设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实现控制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晶闸管正常工作所必需的高性能智能数字触发器,日益成为当今主功率器件为
多接口多信道无线多跳网络能够提高网络容量和增强网络连通性,其拓扑控制机制和算法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由于集中式拓扑控制方法受限于网络规模的可扩展性和中心控制节点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经济体开始由“工业经济体”向“服务经济体”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和调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在日益提升。“
随着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VM)的出现,如铁电存储器、磁阻存储器、相变存储器和阻变存储器(RRAM),均在存储类存储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增强固态磁盘和神经形态计算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也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作为限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环境问题尤为凸显。作为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国家虽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电能替代终端能源的实施,但针对电能替代项目统一后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对不同领域的电能替代项目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为有效评估电能替代效果、影响因素,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的高效推进,本文以电能替代项目评价指标和不同领域电能替代项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