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区类别划分及评价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973、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支撑。以通州区农用地(农田、果园、菜地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结合Arc GIS软件运用克里金插值方法、三明治插值方法、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及建模,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了土壤重金属输入源与输出源特征,计算了土壤重金属年输入通量及输出通量,分析了土壤重金属输入源贡献率,建立土壤重金属年输入及输出通量数据库,进行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年累积量估算,并以年累积量为速率、2013年土壤重金属含量为起点,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为标准值,计算出土壤重金属达到标准值时所用年限,结合Arc GIS软件对年限进行重分类,将年限重分类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潜在风险等级划分。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内容如下:(1)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基于2013年野外实地采样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使用GS+软件对土壤采样重金属含量进行半方差函数分析,结合GIS技术,分析通州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As元素含量总体分布特征为通州区中部及西北部城区区域含量较高,南部及其他区域零星地块重金属含量较低。Cd元素含量总体分布特征为通州区北部及南部区域含量较高,中部带状分布区域重金属含量较低。Cr元素含量总体分布特征为通州区中北部区域Cr含量较高,其次为北部及西部区域;中南部区域重金属含量较低。Hg元素含量总体分布上呈现为台湖镇及梨园地区含量较高,东部区域重金属含量较低。Pb元素含量总体分布上呈现为中北部含量较高,其次为东南区域;西南区域重金属含量较低。(2)模型建立:根据重金属各输入及输出途径年累积量计算方法,计算出土壤各输入及输出途径重金属As、Cd、Cr、Hg、Pb年通量,通过Arc GIS软件进行建模,将年输入及输出通量作为输入值可直接计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达到污染限值时的累积年限,实现过程的批量化处理。(3)Arc GIS软件中arcpy站点包调用:通过调arcpy包调用Arc GIS软件工具集中的工具实现了按字段批量分割要素类、批量按掩膜提取栅格数据、批量按缓冲区裁剪农用地等,对土壤重金属的各年输入及输出途径年通量的计算进行批量化处理。(4)三明治插值方法分析:根据三明治空间插值方法得出通州区2009年各乡镇实验结果均值及方差计算结果如表4-16所示,土壤重金属As、Cd、Cr、Hg、Pb年累积量均值较大乡镇分别为永顺镇(10.71 mg/kg)、马驹桥镇(0.30 mg/kg)、漷县镇(62.31mg/kg)、台湖镇(0.17 mg/kg)、台湖镇(25.33mg/kg),2016年各乡镇实验结果均值及方差计算结果如表4-17所示,土壤重金属As、Cd、Cr、Hg、Pb年累积量均值较大乡镇分别为梨园镇(11.76 mg/kg)、永顺镇(0.17mg/kg)、西集镇(47.25mg/kg)、台湖镇(0.17 mg/kg)、潞城镇(24.73 mg/kg)。(5)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累积年限:以年累积量为增长速率重金属As、Cr、Hg、Pb在200年内均未达到污染风险筛选值,表明在研究区内重金属As、Cr、Hg、Pb的累积对农用地均未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重金属Cd在凤港减河灌区若按现年累积量增长将在30年内达到风险筛选值,凤港减河灌区内的菜地将在30至50年内达到风险筛选值,重金属Cd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其他文献
近年来凭借着可自主定位、无需地面基站辅助的优势,视觉导航定位的方法被越来越多学者所关注,该导航方法是根据探测器着陆期间星载相机连续拍摄的地表高精度图像,对图像间同一位置的特征进行提取、匹配来获取精准的导航信息。本文以小行星着陆场景为研究对象,对视觉导航中的核心内容——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总结了小行星着陆图像对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的技术要求,根据对算法的要求选择多种提取与匹配算法进行比
学位
学位
土壤中氮磷元素的丰缺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极大。快速、实时、大范围的有效地监测土壤中的氮磷元素的含量,对精准农业与土壤化学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高光谱反演土壤微量元素已经成为估算土壤微量元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论文以许昌地区(灌溉试验站)的土壤数据为基础。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利用ASD地物波谱仪采集土壤的反射光谱,结合化学方式测定氮磷含量,通过FD(一阶微分)、CR(去包络线),
学位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战略地位特殊,研究其长时间变化规律对于恢复和提高白洋淀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护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耗费大量的时间、财力、人力,不利于快速地进行湿地地表信息的调查获取,而遥感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信息量丰富、影像数据更新的速度快等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分别采用基于像元的支持向量机监督
学位
倾斜摄影测量生产的三维模型可以满足1:500大比例尺的测图精度,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模型数据仅是一个单一的表面模型,不利于后续空间信息的查询和分析。所以,在点云层面实现不同地物的语义性划分对实现模型单体化和空间三维地理信息的获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城区摄影测量点云进行了分类算法的研究,对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给予改进和补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学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遥感技术的进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开始引起国际科学组织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丹江流域(河南段)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随着调水工程的实施,丹江流域(河南段)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必然会发生变化,而供水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轨迹变化,并对研究区未来
学位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影像的分辨率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挖掘、处理、分析,可以更好地解决自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由于遥感影像具有丰富的地物信息,为城市建筑物的准确、快速、自动提取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基础。(1)针对目前高分辨率影像种类较多、公开数据集的建筑物样本量匮乏的现状,本文以北京市作为研究区域,以谷歌十八级影像和Geo Eye-1卫星的高分辨率影
学位
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区,气候干旱,降水集中而偏少,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致使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自然灾害风险增加,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黄土高原干旱时空演化特征及发展趋势,对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评价有着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干旱致灾因子和遥感监测机理,利用来源一致的多时相MO
学位
近年来,机载光电侦测技术快速发展,为灾害的应急救援和评估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数据获取方式,在森林防火侦察、地质灾害调查、灾害应急指挥救援等公共安全领域应用广泛,其获取的侦测视频数据能够通过卫星通信设备实时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用于灾害应急分析,但是缺乏有效的数据快速处理方法。如何将机载侦测视频数据进行快速匹配与定位,重建精确的三维场景,获取地表相关灾情信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以MOES-350H
学位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链接各种生态要素的重要纽带。黄土高原土壤蓄水性极差,部分地区荒漠化严重,土层覆盖不连续且粘着性较低,不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延安和榆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属于黄河中游,在外部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极易发生退化。因此,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延安市和榆林市为研究区域,分析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植被的影响。本研究以2000-2015年的MOD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