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橄榄石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具有制备原料丰富、无毒、热稳定性强、循环性能好和理论比容量高(170mAh/g)等优点,能很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对新型能源的需求和环保的需要,是新一代商品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有力的竞争者。但LiFePO4低的电子电导率(室温下约为10-9S/cm)和低的Li+扩散系数导致高倍率放电性能差,从而大大限制其实际应用。   本论文首先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和锂离子电池做了介绍,接着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充放电机理和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然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正极材料LiFePO4进行了研究:   1.通过以实验室自制的纳米化FePO4为铁源,以Li2CO3为锂源、葡萄糖为还原剂和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纳米化的正极材料LiFePO4/C。比较了在不同反应时间和温度下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发现在800℃下12h合成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2C(1C=150mAh/g)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2.7 mAh/g,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无衰减。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图分析的几种模型,并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样品的交换电流密度,验证在800℃下12h合成样品的交换电流密度最大。   2.本研究采用Fe2O3、LiH2PO4和葡萄糖为反应原料,利用短的反应时间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了正极材料LiFePO4/C,反应过程中无污染物产生。主要研究了反应物中锂元素的不同量对正极材料LiFePO4/C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获得制备LiFePO4/C最佳电化学性能的原料配比。研究发现,当反应物中额外添加锂元素的量是理论量的10%时,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2C和1C(1C=170mAh/g)的充放电倍率下,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6.3和137.5mAh/g,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基本保持不变。通过CV法来研究正极材料LiFePO4/C中Li+的扩散系数,分别计算了样品中Li+的扩散系数,进一步证实了当反应物中额外添加锂元素的量是理论量的10%时,制备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   3.研究了掺杂Mg2+对正极材料LiFeP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水溶液法分别制备了样品LiFePO4/C和掺杂Mg2+的样品LiFe0.95Mg0.05PO4/C;发现掺杂没有影响正极材料LiFePO4/C的结构,而且使样品的分散性更好。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0.1C(1C=170mAh/g)的充放电倍率下,Mg2+掺杂使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从153.0mAh/g提高到159.0mAh/g,且前20次循环中容量无衰减。介绍了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计算Li+扩散系数的几种模型,比较了掺杂前后样品的内阻和Li+扩散系数的变化,发现掺杂使材料阻抗Rct从1757Ω减小到1597Ω,Li+扩散系数从4.64×10-14cm2/s增大到1.57×10-13cm2/s,Li+的脱嵌变的容易,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三取代烯烃是基本的有机结构单元之一,同时它也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因此,三取代烯烃的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三取代烯烃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以杂原子取代炔烃的氢硫化反应和氢炔化反应为基础,发展了几种三取代烯烃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内容主要分以下两部分:1、卤代炔烃的氢硫化反应研究。本文发展了一个碳酸钾促进的卤代炔烃氢硫化反应
聚合物在受限状态下的结晶以及相关相行为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大量的研究工作使我们对受限聚合物的结晶、熔融和相分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聚合物超薄膜就是一种典型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利用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单个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基本过程,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单分子荧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
本文以取代的2-甲基-5-R-苯并嗯唑(R=H, CH3, Cl, t-Bu)、2-甲基苯并噻唑等含有活泼甲基的杂芳环化合物和2-萘甲醛、2-或4-喹啉甲醛、1-芘醛等芳醛为起始原料,合成了8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双键一边连有芳基另一边连有杂芳基的乙烯衍生物。又通过在二氯甲烷中加溴,然后直接旋干溶剂后,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用强碱叔丁醇钾脱溴的方法合成了7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杂芳基乙炔衍生物,分别为1-(2-萘基
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化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食品包装、航空航天、消防、环保诸多领域。可溶性聚酰亚胺化学结构种类繁多,可以用来总结聚酰亚胺的结构与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可充电电池在储能领域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其中,由于单质硫的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环境友好以及理论比容量高(1675 m Ah g~(-1)),以硫为正极活性材料的可充电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可充电锂电池。但是,由于硫单质为绝缘体(室温下的导电率仅为5×10~(-30) S·cm~(-1)),且储锂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锂中间产物易溶解在电解液中,在正
光子晶体,又称为光子带隙材料,它的本质是通过介电材料的周期性排列而对特定波长光的传播起到选择性阻碍或者限域作用。由于其独特的光子带隙结构和光子局域特性,光子晶体在高反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分子内电荷转移作用(D-π-A结构)能有效增加和拓宽有机小分子的吸收光谱的原理,针对影响可溶性有机小分子光伏性能的三个主要要素:吸收光谱,能级,空穴迁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阴离子在生物学、药学、催化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以其为研究基础的阴离子配位化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阴离子大小形状各异,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