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间作花卉对病虫害和土壤的影响及Cd污染的修复效应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5ete346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既能增加稻田生物多样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进而减少病虫害发生,又能原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稻田间套作等复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实现“边生产、边防控、边修复、边‘双减’”等“一石多鸟”的绿色生产目标,本研究开展了“水稻与水生花卉间作”三个方面的探索性实验:(1)水稻与再力花间作、水稻与菖蒲间作的大田实验,主要探讨间作对水稻病虫害及福寿螺的防控效应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2)四种水生花卉(再力花、菖蒲、美人蕉和梭鱼草)与水稻间作的大田实验,主要探讨水稻与水生花卉间作对稻田土壤生态的作用效应;(3)水稻与再力花间作的温室盆栽实验和水泥池模拟试验,主要探讨再力花与水稻间作对土壤镉污染的原位修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再力花//水稻间作、菖蒲//水稻两种间作模式均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对稻瘟病和纹枯病产生了良好的防控效果,对福寿螺具有一定的诱集效应。在早稻灌浆期,与水稻单作相比,再力花//水稻间作和菖蒲//水稻间作处理下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率低75%~83%;水稻植株上的福寿螺着卵率分别降低56%和47%。与水稻单作相比,但两种间作系统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面积上间作水稻的产量,分别下降了16%和19%。(2)四种多年水生花卉与水稻间作种植均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及养分代谢循环特征。菖蒲//水稻、再力花//水稻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美人蕉//水稻、梭鱼草//水稻间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溶解碳(DOC)、溶解氮(DON);间作和单作的菖蒲和再力花处理下土壤具有较高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田间土壤含水量,以及较低的土壤容重(SBD)。其中,菖蒲和再力花与水稻间作系统的TOC、TN、DOC含量和田间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水稻单作系统高29%和25%、15%和25%,12%和23%,14%和27%。菖蒲和再力花种植(单作、与水稻间作)系统中,微生物生物量、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微生物多样性也显著增加。(3)水稻//再力花间作显著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结果显示,在土壤镉含量低于2.5 mg kg-1时,将水稻与再力花间作,生产的稻谷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镉含量<0.20 mg kg-1)。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再力花与水稻间作降低水稻对土壤镉累积的主要机制表现为:1)稀释效应,即再力花具有较大的细根生物量(比水稻细根生物量高48%~76%),单位生物量的细根能够吸收更多的镉(再力花细根镉含量是水稻细根的6.17倍),且再力花根系对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AF)是水稻根系的1.5~4.3倍,进而使得土壤镉浓度降低而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2)钝化效应,即再力花与水稻间作处理下,水稻根际土壤NH4-N和NO3-N较单作系统水稻根际土壤分别降低了60%和113%。同时,间作系统中的水稻根际土壤p H较水稻单作系统中的水稻根际土壤p H提高了2%~13%,结果使得土壤交换态镉降低了26%~74%。综上所示,水生花卉(再力花和菖蒲)与水稻间作能够显著降低稻瘟病及卷叶螟的发病率,并可诱集福寿螺在再力花和菖蒲植株上产卵,进而减少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四种花卉植物与水稻间作均可明显维持稻田土壤肥力,并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状况。再力花与水稻间作系统中,再力花能耐受更高的土壤镉污染,并在其组织中积累和固定更多的镉,可明显降低水稻中的镉含量。本研究综合表明,水稻与水生花卉间作是可供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模式。
其他文献
剪接因子1型(splicing factor 1,SF1)和U2辅助因子1型(U2 auxiliary factor1,U2AF1)是细胞内重要的剪接因子,在m RNA剪接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SF1和U2AF1的蛋白水平,影响m RNA的可变剪接。本课题研究表明,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
学位
花是开花植物发育过程中最复杂的器官,花的发育在开花植物的生殖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胚珠是高等植物中的雌性生殖器官,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胚珠主要由内外珠被和胚囊组成,珠被会发育成种皮,胚囊会发育成胚,一个完整的胚珠结构对植物的受精与产生种子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胚珠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胚原基的发育机制,胚早期形态的发生,胚珠特性的控制以及珠被的形态发生。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KNOX基因家族在植物中表达
学位
乳腺癌作为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一大主因。乳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转移和高复发等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靶向治疗法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其离不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人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多种分子机制。乳腺癌细胞的持续增殖、转移及侵袭过程也受多种因素调控。因此,鉴定新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蛋白,有助于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种子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植物繁育的最主要方式。种子的发育影响种子的功能及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种子的萌发决定了植株是否能成功生长以及影响了后期的长势。因此,对种子发育和萌发的研究,可揭
学位
酶可与底物高特异性结合,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催化复杂的生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环境保护等行业。酶固定化一般可提高其稳定性。酶的共价、定向固定化使酶以确定的方向排列,利于保护酶催化功能,利于底物和活性中心结合。本实验使用目前制备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与巯基进行特异性反应的载体,将可被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修饰的短肽(SRP)或酰基载体蛋白(ACP)与目的蛋白融合(SRP-目的蛋白、ACP-
学位
蔗渣是生产生物燃料中最有前景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然而,单独的蔗渣在高负荷发酵生产生物乙醇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季节供应的约束、发酵效率低以及工艺成本高等。甘蔗糖蜜和蔗渣都是蔗糖生产过程的副产品,作为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具有良好的乙醇产能。菊叶薯蓣是热区能源植物和药用植物,可以和甘蔗在同一地区大面积种植和加工,其丰富的薯蓣渣(富含淀粉)可以和蔗渣同时获得。这三种原料由于其可及性的保障和相对
学位
水稻的穗型和粒型是产量构成的重要性状,阐明调控其发育的分子机制和涉及的遗传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初步研究表明,OsPLATZ1参与调控水稻穗和籽粒发育,OsPLATZ2是OsPLATZ1的同源基因,且基因序列及表达谱均高度相似,提示两者可能具有类似功能。PLATZs是一类依赖于锌的DNA结合蛋白,具有转录调控作用。水稻PLATZs仅GL6/GS6(OsPLATZ2)作为粒长基因被报道,但具
学位
广东省位于华南地区,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宜园艺作物的生长。清末广东成立了全省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之后农业讲习所改办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园艺学科首次被列为一门教学课程,中山大学园艺学科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它的百年旅程。中山大学园艺学科的发展演变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兴起时期(1910-1924年)、全面提升时期(1924-1937年)、辗转坚持时期(1937-1945年)、整顿发展时期(1945-1
学位
抽穗期是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的农艺性状,决定了水稻品种的地区和生长季节的适应性。Ehd1是水稻特有的抽穗期关键基因,整合了不同的上游信号,促进下游成花素基因Hd3a和RFT1表达,直接影响抽穗期。前期工作中,在粳稻Dongjin(DJ)和中花11(ZH11)中过量表达Ehd1,获得了OE-Ehd1(DJ)材料,及转基因沉默材料PD(DJ)与PZ(ZH11)。表型观察表明转基因
学位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药用植物,易栽培,分布广,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降血脂等功能。马齿苋的药用价值依赖其自身丰富的活性化学成分,但活性成分不易大量获得,且目前应用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于马齿苋的植株本身,对马齿苋内生菌领域的研发尚少。植物内生菌作为植物化学成分的新型来源途径,不仅能参与宿主植物次生代谢的合成,自身也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