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荷蔗渣混合原料发酵生物燃料的过程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蔗渣是生产生物燃料中最有前景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然而,单独的蔗渣在高负荷发酵生产生物乙醇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季节供应的约束、发酵效率低以及工艺成本高等。甘蔗糖蜜和蔗渣都是蔗糖生产过程的副产品,作为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具有良好的乙醇产能。菊叶薯蓣是热区能源植物和药用植物,可以和甘蔗在同一地区大面积种植和加工,其丰富的薯蓣渣(富含淀粉)可以和蔗渣同时获得。这三种原料由于其可及性的保障和相对低成本(工业废物)的优势,是生物乙醇的理想原料。因此,本论文通过建立二元/三元的蔗渣混合原料体系提升整个发酵系统以实现高的乙醇浓度和产率。此外,发酵残渣经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以连续生产生物乙醇和生物甲烷,提高能源效率和生物质资源利用率。木质纤维素的致密结构给生物乙醇的开发和商业化带来了重大挑战。为了提升纤维素酶的效力,高温液态水(LHW)、5%H2SO4、2%Na OH、乙醇/水等方法被用于蔗渣的预处理,以探讨其对蔗渣的酶解和后续发酵的影响。通过组分分析、XRD和SEM分析对比不同预处理后蔗渣的结构组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2%Na OH预处理获得较高的酶解率和乙醇产率。原料预处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效。在蔗渣-糖蜜二元混合原料联产生物乙醇和沼气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在12%-32%的固体负荷下,分别以3:1(混合料a)和1:1(混合料b)的比例对预处理蔗渣和糖蜜进行同步糖化发酵,并在同一固体负荷下对预处理的蔗渣单独发酵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固体负荷32%时,单独的蔗渣、混合料a和混合料b的乙醇浓度分别为64.10 g/L、74.69 g/L和75.64 g/L。为了进一步提高乙醇浓度,以混合料b(1:1)为基础,将固体负荷从36%提高到48%。在固体负荷为44%下,获得最高的乙醇浓度为94.20 g/L,此时乙醇产率为72.37%。此外,经过蒸发后的废液可以通过厌氧消化转化为沼气,最终得到312.14 m L/g VS的产甲烷量,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和VS降解效率分别为85.9%和95.9%。在蔗渣-糖蜜-薯蓣渣三元混合原料联产生物乙醇和沼气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在较低固体负荷12%下,对不同比例的预处理蔗渣、薯蓣渣和糖蜜进行混合发酵,通过对乙醇浓度和产率的评估,确定了预处理蔗渣/薯蓣渣/糖蜜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0.5:0.5。然而,即使在三种原料最优比例下进行批处理发酵时,当固体负荷从12%增加到44%时,乙醇产率还是从79.19%下降到62.31%。因此,为了在较高的固体负荷范围内(36%-44%)进一步提高乙醇浓度和产率我们采用不同的发酵工艺,如分批补料、分批补料+吐温80。结果表明,在高固体负荷44%的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采用分批补料+吐温80模式,得到最高的乙醇浓度91.82 g/L(产率为69.33%)。乙醇回收后,对剩余的残渣进行厌氧消化生产甲烷,最终得到320.72 m L/g VS的产甲烷量。利用纤维素-淀粉-糖混合废料生产生物乙醇和生物甲烷是提高生物精炼厂整体效率的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大豆为人类提供了植物源蛋白质、油类和健康活性物质,也是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豆需求量不断攀升,但我国用于大豆生产的耕地面积却在逐渐减少。通过大幅度提升大豆产量提高大豆自给能力成为一条必选方案。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大豆高产的基础,而株型是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株型是指特定环境下植株适应性生长的表现,其本质是植物内在基因受环境因子调控的结果,因此系统解析株型形成
学位
在生长发育及应对外界胁迫的过程中,细胞内受损的蛋白和细胞器需要及时被降解,以维持细胞的稳态。为此细胞进化出了复杂而精妙的降解体系,其中两个主要的降解途径就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细胞自噬途径。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需要降解的蛋白首先被泛素分子标记,然后被蛋白酶体识别和快速降解,泛素分子被释放重新利用。作为补充机制,细胞自噬可以对胞内物质,包括蛋白聚集体、蛋白复合物和细胞器等物质进行大量降解,从而促
学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编码基因SLC21/SLCO),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膜吸收转运蛋白,介导内、外源物质的跨细胞膜转运。OATP1B1是重要的OATP家族成员,特异性地表达在人肝脏细胞的窦状隙膜上,在药物的体内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临床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抗生素、抗炎症、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等都是OATP1B
学位
粒重是水稻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近年来也有一批与水稻粒重相关QTL被定位和克隆。但是,环境地域和品种等因素限制导致很多定位到的QTL利用价值不大,真正运用到改良水稻种质的基因很少,所以进一步的定位克隆水稻粒重基因对加快优势基因聚集和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十分必要。本实验利用籼稻种质B91(小粒)及B233(大粒)及两者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材料,分析影响粒重的关键表型性状,通过QTL-seq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栽培水稻分为两个种,分别是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两个栽培稻种间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由于存在种间生殖隔离而产生明显的杂种不育现象,从而严重限制了水稻远缘杂种优势利用。S1座位是介导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简称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一个重要遗传位点,该座位同时影响杂种F1后代的雌雄配子不育。研究表明,S1座位是一个复合基因座位,至少需要两个关键基因S1TPR和
学位
剪接因子1型(splicing factor 1,SF1)和U2辅助因子1型(U2 auxiliary factor1,U2AF1)是细胞内重要的剪接因子,在m RNA剪接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SF1和U2AF1的蛋白水平,影响m RNA的可变剪接。本课题研究表明,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
学位
花是开花植物发育过程中最复杂的器官,花的发育在开花植物的生殖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胚珠是高等植物中的雌性生殖器官,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胚珠主要由内外珠被和胚囊组成,珠被会发育成种皮,胚囊会发育成胚,一个完整的胚珠结构对植物的受精与产生种子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胚珠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胚原基的发育机制,胚早期形态的发生,胚珠特性的控制以及珠被的形态发生。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KNOX基因家族在植物中表达
学位
乳腺癌作为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一大主因。乳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转移和高复发等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靶向治疗法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其离不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人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多种分子机制。乳腺癌细胞的持续增殖、转移及侵袭过程也受多种因素调控。因此,鉴定新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蛋白,有助于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种子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植物繁育的最主要方式。种子的发育影响种子的功能及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种子的萌发决定了植株是否能成功生长以及影响了后期的长势。因此,对种子发育和萌发的研究,可揭
学位
酶可与底物高特异性结合,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催化复杂的生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环境保护等行业。酶固定化一般可提高其稳定性。酶的共价、定向固定化使酶以确定的方向排列,利于保护酶催化功能,利于底物和活性中心结合。本实验使用目前制备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与巯基进行特异性反应的载体,将可被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修饰的短肽(SRP)或酰基载体蛋白(ACP)与目的蛋白融合(SRP-目的蛋白、ACP-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