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超声波促进ABR启动及运行稳定性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以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为主,高能耗与高产泥量等问题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少和清洁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但厌氧菌世代周期长、生存条件苛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污水处理效果。因此,维持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运行稳定至关重要。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细胞酶活性、促进传质、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已被广泛证实。本论文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启动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低强度超声波强化下污泥的特性变化,并探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不同进水有机底物浓度、温度、重金属离子冲击因素下ABR稳定运行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污泥特性变化以及基质降解速率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低强度超声波对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强化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在ABR启动运行过程中,采用频率20 k Hz、声能密度0.1 W/m L、辐照时间10min、周期24 h,辐照污泥比例10%等超声参数对ABR各隔室污泥进行辐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超声组ABR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于第40 d后保持稳定,COD去除率约为91%。对照组出水COD浓度于第46 d后保持稳定,COD去除率约为86%。超声组ABR成功缩短了6 d的启动时间,并且COD去除率高于对照组5%。挥发性脂肪酸(VFA)组分以乙酸和丙酸为主并且其浓度随隔室推移逐渐降低,驯化阶段低强度超声波促进1、2隔室产生了更多的乙酸,3、4隔室产生了更多的丙酸,稳定阶段超声组四个隔室VFA浓度分别为139.71、62.49、25.66、6.49 mg/L,对照组四个隔室VFA含量分别为60.44、31.49、8.79、4.72 mg/L,低强度超声波能够促进了VFA含量的增加,为后续产甲烷菌提供更多的反应基质。稳定阶段超声组氧化还原电位(ORP)隔室1~4(-214.26、-225.61、-232.11、-248.66 m V)均低于对照组(-209.53、-215.36、-224.21、-234.87 m V),隔室1~4逐渐降低,低强度超声波能够促进ABR各隔室氧化态物质的消耗,降低反应体系ORP,为甲烷菌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低强度超声波能够强化ABR启动与运行稳定性。其次,通过对ABR启动过程中各隔室污泥特性进行研究,以探索低强度超声波对ABR稳定运行的促进机理。启动过程中超声组ABR各隔室污泥EPS总量增多,其中稳定阶段对照组蛋白质(PN)含量隔室1~4分别为34.16、22.96、21.06、18.26mg/g·VSS,超声组分别为46.24、29.87、28.92、22.74 mg/g·VSS,超声促进PN含量增多。对照组多糖(PS)含量隔室1~4含量分别为54.38、43.68、42.72、35.89 mg/g·VSS,超声组分别为47.66、39.26、36.84、32.46 mg/g·VSS,超声促进PS含量减少。超声波能够显著促进脱氢酶(DHA)和辅酶F420的活性,稳定阶段DHA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47%、28.13%、27.42%、31.7%,辅酶F420分别提高了23.91%、19.74%、14.81%、6.12%。对污泥絮体结构进行观察发现,低强度超声波使污泥絮体更加分散,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强污泥与底物的传质效果。最后,在ABR运行稳定后,进一步分析了低强度超声波在温度、重金属Cu(Ⅱ)、有机底物浓度冲击负荷下对ABR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从34℃降至15℃后,COD去除率降至最低点时超声组比对照组提高了9.06%,比34℃下低强度超声波促进效果更佳。将底物浓度从900 mg/L提高至1800 mg/L后,超声组在运行第10天COD去除率已降至最低81.48%,高于对照组的76.36%。进行Cu(Ⅱ)冲击试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对Cu(Ⅱ)浓度和基质降解速率抑制百分比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超声组和对照组污泥Cu(Ⅱ)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4.62 mg/L和88.85 mg/L,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污泥中Cu(Ⅱ)半抑制浓度IC50,增强污泥对Cu(Ⅱ)的耐受性,对污泥进行EPS总量检测发现超声组污泥分泌了更多的EPS,降低了进水Cu(Ⅱ)的生物毒性。
其他文献
岩石遇水软化,会影响围岩的稳定性,甚至威胁到施工的安全性,是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遇到的难题。岩石既具有力学特性,也具有声学特性,声学特性与力学特性存在内在联系,故可通过声学特性研究岩石力学特性。因此,研究岩石吸水软化过程中的超声波传播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针对红砂岩饱水过程中超声波传播特性研究及应用问题,开展了岩石超声波纵、横波传播试验、超声波传播数值模拟以及饱和
学位
近年来,政府推出多项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规定了区域普及率。装配式建筑可实现标准化生产、质量可控、施工便捷、环境友好等目标,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成本,缩短建筑工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自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开始逐步重视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结构的抗震问题同样成为了装配式建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自复位装配式节点,在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前提下,该节点除具备装配式结构
学位
随着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摇摆减震桥墩的研究已受到大量国内外学者关注,摇摆桥墩的形式也层出不穷。课题组研发了一种设置拉索减震支座的摇摆桥墩体系,本文以该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减震机理、地震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为后续摇摆减震桥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推导手段对设置拉索减震支座的摇摆桥墩体系的抗提离弯矩和抗滑
学位
地下岩体工程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处的岩石所受的地应力不同,且由于应力波衰减效应,距爆源不同距离处岩石所受动荷载大小不同,岩石在不同的地应力和动荷载下具有不同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岩石的动态响应特性对于控制爆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地应力与动荷载对岩石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利用改进的SHPB试验装置,设置5个轴向静载和5个冲击速度等级,分别组合模拟不同大小的地应力和动荷载,对承受不同三维静
学位
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包含众多杆件与节点,在结构设计阶段为保证安全就要考虑其失效劣化过程。当网壳结构中局部构件发生失稳或强度破坏,那么结构局部坍塌乃至整体发生倒塌都是难以避免的。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在强震下的损伤分析,探索构件失效和整体结构破坏的失效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结构与构件的损伤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思想,本文基于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根据网壳结构地震作用下与钢管构件反复荷载
学位
抗生素在全世界的大规模使用导致水环境中浓度的超标,容易引起细菌抗性的增加和抗性基因的传播,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抗生素的生物难降解性使得抗生素去除成为当今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题之一。本文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机械化学法对CIP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球磨参数、溶液性质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在机械化学反应中添加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采用现代仪器表征手段对反应前后
学位
针对传统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导致建筑运行能耗恶性增长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建筑节能领域应用要求,将癸酸-硬脂酸(CA-SA)分别与棕榈酸(PA)、十八醇(OD)、石蜡(PW)混合制备三种三元PCM,以膨胀石墨(EG)为载体对PCM封装定形,改善有机固-液相变介质的泄漏问题与导热性能,获得相变温度适宜的CA-SA-PA/EG、CA-SA-OD/EG和CA-SA-PW/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研究其
学位
高精度模拟水分在土壤的渗流过程对于岩土工程、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确定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和渗透系数是高精度模拟的前提。本文在常数变异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水平吸渗Richards方程的近似解析解,结合水平吸渗法,建立了土壤水分扩散率的解析-修正法,从算法上解决了土壤水分扩散率的确定易受边界效应影响的难题。在分析边界效应对水平吸渗和垂直入渗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水平吸渗土柱的出
学位
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水具有酸性无机高氨氮废水特征,甚至含重金属离子铊(Tl(Ⅰ))和钇(Y(Ⅲ)),已成为当地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物化法处理该废水存在运行成本高昂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不足,生化法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维护简单。然而,传统生化法处理该废水需要连续外投碳源导致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同时Tl(Ⅰ)及Y(Ⅲ)等重金属离子对水处理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生化法要实现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水同步脱氮除重金属极具
学位
UV/H2O2+碳滤+氯化消毒是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常见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各种痕量有机污染物,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H2O2对UV光子的竞争能力较差,导致其利用率不高,UV/H2O2工艺出水有大量H2O2残余。目前为止,残余H2O2对后续工艺的影响效果和机制不明。本文以中间环节颗粒活性炭(GAC)为切入点,重点考察残余H2O2对GAC影响以及受H2O2老化的G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