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研究——以中国红十字会参与四川地震救灾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从年初的南方雪灾,到“3·14西藏拉萨暴力事件”,再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现在灾难虽已过去,但留给国人的是深深的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灾害,提高防灾救灾的能力?这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人民面前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进行灾害救助制度的社会化改革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灾害救助的工作之中,发展多元化的救助主体,那么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一非营利组织也就成为不二之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而且由于非营利组织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经济、文体等各个领域之中,发挥着政府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探索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合理途径,挖掘非营利组织在灾害救助方面的潜力是我国政府未来在灾害救助领域的工作重点。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及方法。文章的第二部分,从理论、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必要性。首先借助于第三方管理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揭示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现实必要性(灾害救助的社会化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加入,我国非营利组织已具备进入灾害救助领域的能力)。接下来的第三章,以中国红十字会参与四川地震救灾为例,阐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灾害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较弱、资金缺乏、所得收入使用不规范、救助项目不平衡、志愿参与程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的第四部分采用“两点论”的分析方法,从非营利组织自身及其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究。最后在第五章,笔者提出了改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状况的政策建议。首先,要提升非营利组织自身参与灾害救助的能力;其次,要改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环境;再次,政府要从资金和人才两方面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支持;最后,要健全对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政府、社会、舆论的立体化外部监督体系。   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在我国尚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怎样拓宽其参与渠道、促进其参与程度以及怎样评估其参与灾害救助的绩效等还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集约化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地租理论,并较早的运用于土地经营领域。上世纪中叶至后期,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先后借鉴和引入,推动了国民经济向全面集约化经营过渡,在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打破传统的由政府单一提供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强公私合作,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培训模式(图1),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种“线上”培训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但现有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教育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步突显
学位
发行历来是报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报社扩大品牌影响力、沟通读者的有效渠道,是报纸的生命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读者不断分流的今天,传统纸媒如何创新发行经营理念,成为必须
过去很多年里.电视已经开始让观众们有些厌倦。大致雷同的选秀.内容空洞的剧集,粗俗肤浅的明星歌舞.八卦娱乐……但在最近,似乎有股新鲜空气从银屏中扑面而出。这是传统文化
随着国家审计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对国家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成为当前审计机关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审计项目管理的各项分支内容中,审计
服务外包是世界范围内外包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根据战略需要来运用外包,使之成为实施政府变革的常用工具。政府对信息技术活动的依赖意味着在积极运用服务外包的同时,必须慎
学位
我国从1986年开始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历了不同的改革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因素,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不能满足全民需要,看病难、看病贵矛盾突出。改革趋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