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使岛状皮瓣血管蒂旋转点前移,扩大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范围,提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血管造影,观测 横动脉、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 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3种术式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7~54岁。皮瓣切取面积3cm×4cm~8cm×10cm。结果: 横动脉与 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 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1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第一跖趾关节下动脉环, 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 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 横动脉外径(1.3±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3)mm,多为1条,占91.6%,偶见两条,占8.4%。 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外径为(1.1±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2)mm,多为1条,占95.8%,偶见2条,占4.2%。 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外径为(1.5±0.3)mm,伴行静脉外径(1.3±0.3)mm,多为1条,占93.7%,偶见2条,占6.3%。临床上设计3种术式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7例全部获得成功。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全部成活,皮瓣无破溃、臃肿,行走、负重活动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以 横动脉为血管蒂或以 趾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的双血管蒂,或以 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血管蒂,临床应用简便皮瓣旋转点最远可前移至 趾近节趾中点,血管蒂延长,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57kip2和Maspin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五组带瓣大动脉在不同水浴条件下灭菌,观察其灭菌效果及灭菌前后组织细胞葡萄糖代谢率和台盼蓝拒染率的变化,探讨水浴条件与组织活性之间的关系。在确保灭菌
破产法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债权债务的公平清偿。为规制各种破产逃债行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破产法设立了破产撤销权制度,使被恶意处分的财产回归于破产财产加以分配。虽
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几丁糖对扩张后纤维包膜影响的实验基础上,将几丁糖应用于临床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探索其对加快组织扩张速度的效果,并探索其机理,同时掌握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研究HSP70、GR与肝脏手术创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HSP70、GR之间的关联以及二者在维护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不同范围肝切量的大鼠创伤模型:160只健康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保护剂对液氮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结构的影响,寻求最佳冷冻保护剂。方法单独使用0.1mol/L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及单独使用0.1mol/L海藻糖(实验组1)和0.1mol
比较了河南和山东地区1/3焦煤,分析得出,河南A矿的配入有利于调节配合煤的流动性、膨胀性,其粗粒镶嵌结构远高于山东B矿;B矿1/3焦煤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中以细粒镶嵌结构为主,
目的:探讨经低能激光照射的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胸12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建模4周后随机分为OECs移植组、OECs经LPLI后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
目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是一种治疗颈、腰椎病的较成熟、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颈、腰椎病的治疗并且取得良
第一部分小鼠耳后心脏一直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以进行心脏移植免疫排斥的研究。方法:受体小鼠麻醉、耳廓消毒,于耳廓背侧中线下1/3处做3~4 mm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