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铁氧化物对重金属的固存机理及其在尾矿钝化中的应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硫化物矿山尾矿库中堆积着大量的尾矿,这些尾矿往往通过扬尘、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迁移到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吸附和表面钝化是降低尾矿重金属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非常有效的方法。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性与其化学形态紧密相关,通常受到铁矿物转化和天然有机质的共同影响。探究铁矿物-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与重金属之间的动态耦合反应机制,对于准确理解矿区尾矿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也可为矿区尾矿重金属的固定钝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虽然目前关于有机质和铁矿物相互作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已有相关研究,但对于重金属在铁矿物和有机碳的界面反应机制尚缺乏微观机理和定量层次的认识。本研究以铬和铜为代表,通过采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3D-EEM)和超高分辨静电场轨道阱液相质谱联用仪(Q-Exactive Orbitrap LC-MS/MS)、密度泛函理论(DFT)、Zeta电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穆斯堡尔谱等现代表征分析技术,探究了有机质对铁矿物成矿的影响以及与重金属的微观固存机理,并进一步探究了铁矿物在实际尾矿钝化中的应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揭示了溶解性有机质(DOM)中黄腐酸类小分子有机物会优先在水铁矿表面分馏。其次,铬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主要以HCr O4-的形式存在通过静电作用被水铁矿和有机质复合体吸附固定在矿物表面。DOM在水铁矿表面的分馏可以使部分Fe(III)还原为Fe(II),进而促进Cr(VI)还原为Cr(III),同时也可抑制Fe(III)的水解和水铁矿的矿物转化过程。DOM存在下水铁矿与铬酸盐反应后主要向针铁矿和赤铁矿的方向转化,并在此过程中存在伴生矿物羟铬矿(Cr O(OH))的形成。最后DFT理论计算表明铬酸盐与水铁矿铁氧四面体的单齿单核配位比其他配位模型更加稳定。(2)揭示了黄腐酸(FA)介导下铁矿物的成矿过程以及水合铜离子在铁矿物和FA界面的固存机制。结果表明随着FA含量的增加,Fe(III)的结晶成矿过程从针铁矿(α-Fe OOH)转化为赤铁矿(α-Fe2O3)再转化为无定形矿物。同时,铁矿物成矿的过程中会造成八面体结构的坍塌和四面体结构的增加。化学提取实验和相互作用区域指示函数(IRI)解释了FA与铁矿物之间主要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部分官能团之间存在弱氢键(C-H…O))的吸引作用。C、Fe、O和Cu的信号具有很好相关性,铜离子主要以Cu-O官能团的形式在铁矿物表面被吸附沉淀或与铁矿物表面的FA发生配位反应,进而被固定在铁矿物表面。最后DFT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了水合铜离子与铁矿物的微观分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合铜离子与铁矿物之间的双齿配位和FA羧基官能团之间的反应相比其他配位模型更加稳定。(3)阐明了{0 0 1}暴露晶面赤铁矿(HNPs)和FA介导下{1 0 0}暴露晶面赤铁矿(HNRs)对铜离子的固定机理。Cu(II)在HNRs和HNPs上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吸附位点分布均匀且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力基本相同。FA在矿物表面的固存可能是HNRs较HNPs在相同p H下Zeta电位和颗粒粒径较低的原因。HNPs上Fe、O和Cu的信号具有很好相关性,铜离子在HNPs边缘的信号要明显强于其它区域,说明铜离子很有可能是以表面吸附的方式被固定在HNPs的{0 0 1}晶面边缘上。另一方面HNRs表面Cu的信号和Fe、O、C的信号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表明铜离子可与HNRs表面的FA发生配位反应,进而被固定在铁矿物表面。(4)分析了大宝山槽对坑(CDK)和铁龙(TL)尾矿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针铁矿、方解石、石英、磁铁矿和赤铁矿等。利用ICP-MS对矿物进行全元素分析得出Fe、Si、S、K、Ca是尾矿中主要元素,Mn、Cu、Zn、Cr和Pb是主要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对CDK和TL尾矿样品中Mn、Zn和Cu重金属的淋溶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尾矿样品中淋溶实验中Mn、Zn和Cu重金属的累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基本一致,重金属的累积释放量大小为Mn>Cu>Zn;铁矿物有机复合体对CDK和TL尾矿淋溶重金属的钝化效率分别为85%、86%、95%和88%、85%、95%。
其他文献
全监督学习研究通常是在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满足独立同分布假设前提下开展。得益于近年来各应用领域大规模数据集构建,以深度学习为研究理论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计算等领域显著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中,以图像识别为代表的若干计算机视觉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在众多公开数据集上均获得了传统算法无法企及的性能。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真实测试数据(目标领域)
学位
随着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多种异质能源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渗透,互联电网中功率扰动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随之增强,加剧了系统自身频率调节与平衡的压力。此外,由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引入、电网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和不同频率控制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系统中的不同模块、不同目标和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问题变得更复杂
学位
GIS/GIL绝缘子是GIS/GIL的重要部件,起着机械支撑、电气绝缘、隔离气室等作用。由于制造工艺把控不好、运输过程防护不足或安装不规范等原因,绝缘子内部可能会存在应力集中或缺陷,若没被及时发现而投入运行,会造成绝缘子状态异常,严重情况下诱发击穿放电、炸裂等现象,直接威胁GIS/GIL安全稳定运行。目前,GIS/GIL绝缘子应力检测缺乏相关技术手段,缺陷检测可靠性不高,缺陷的产生、扩展与应力关联
学位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快速渗透使得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系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在未来数十年低碳技术将成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多能互补利用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市场化交易机制、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系统向着更加复杂也更难预测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复杂电力能源系
学位
氮氧化物(NOx)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和低空臭氧污染的重要前体物。柴油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尾气排放是大气NOx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小孔铜菱沸石分子筛催化剂Cu-CHA(包括Cu-SSZ-13和Cu-SAPO-34)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是实现NOx减排的关键技术。但Cu-CHA低温(200℃以下)活性不足,导致NH3-SCR技术难以有效净化冷启动、怠速等工况所排放低温尾气中
学位
1,2-二氯乙烷(1,2-DCA)是化工类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较为常见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具有低溶解性、高密度、弱迁移性、难降解的特性,其密度大于水,进入地下水环境后易被截留在多孔介质中或滞留在含水层底部,形成持久污染源。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危害大且去除难度较高,在地下水修复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用于化工污染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位
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如处理不当排放到水体中将对水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印染废水具有毒性大、色度高、pH高、水温高、盐度高、生化性较差等特点,属于难处理废水。印染废水组成复杂,含有以杂环化合物或者芳香烃为主的带极性基团(如:-SO3Na、-NH2)和显色基团(如:-N=N-、-N=O)的染料,还含有印染助剂,如膨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印染工业园废水水质更
学位
与中性态有机多孔聚合物相比,离子型和自由基型有机多孔聚合物(Ionic and Radical Porous Organic Polymers,IPOPs and RPOPs)具有独特的电荷相互作用、多种可替换的对离子以及特殊的电子结构等特点,因此具有更特殊的孔道环境、易调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故在离子传输、吸附分离、磁学等领域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尽管IPOPs和RPOPs已经取得一些重要
学位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与城市更新改造的快速推进,使过去不规范的工业生产给城市土壤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场地污染土壤治理需求不断扩大。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以风险管控为目的固化/稳定化-阻隔填埋技术为主,重金属仍存留在土壤当中,土地占用量大,风险监测周期长,二次污染风险突出,无法适应土壤环境政策日趋严格的发展态势,直接制约了城市土地资源快速可持续安全利用。因此,开发以减量为目的的淋洗新技
学位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优势,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增加和锂资源的逐渐减少,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低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使用的是石墨,理论比容量只有372 mAh g-1,导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偏低。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更高理论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来提高锂离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