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培育模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时期的家庭环境和培育水平决定了个人一生的技能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Heckman and Mosso,2014)。正如《科尔曼报告》(1966)所强调,解释学生成绩的绝大部分差异是家庭特征而非学校特征。家庭的培育(Parenting)在解释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有利和不利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人力资本的差距早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传统的教育政策无法完全弥补弱势家庭中父母投资不足造成的伤害。不同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儿童,面临着所谓的“命运岔路”,也即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机会不平等。由家庭培育不足导致的弱势群体低度开发的人力资本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长期而言,既影响了个人的社会经济成就,也制约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效地开发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培育模式在儿童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影响机制。在本文的框架中,父母的培育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人力资本,还会以社会互动(同伴效应)的形式影响孩子同龄人的发展。具体而言,本文分别考察了来自家庭早期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家庭陪伴模式差异,以及家庭养育方式(Parenting style)差异的影响。研究既实证检验了这三种培育模式是如何影响并塑造儿童的人力资本,理解弱势家庭存在的培育缺陷;还进一步探讨了因家庭培育差异导致的班级中学生能力组成的变异是如何影响学生的人力资本形成与发展。本文的主要发现与结论如下:第一,通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学校抽样调查数据CEPS,发现家庭早期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儿童在中学阶段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通过将样本限制在遵循随机分配规则的学校以克服学校数据中常见的自选择问题,进一步发现了早期投资存在同伴效应,也即班级中参加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比例的提高会改善全班同学的人力资本。相较于城市中产热衷于“推娃”的教育竞争,社会上依然存在一些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本研究样本中将近20%)。研究表明,缺乏学前教育的经历不利于儿童的长期发展;但班级中存在的高能力(接受过学前教育)学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和促进那些缺乏早期投资的儿童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即证实了“近朱者赤”效应。第二,通过分析CEPS和CFPS等微观数据,并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导致的陪伴缺失会对学生的教育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本研究并未发现存在显著的陪伴缺失儿童的同伴效应,也即班级中父母陪伴缺失儿童的占比提高不会显著影响其他学生的教育发展。研究表明,相较于那些与父母同住的学生,陪伴缺失儿童的认知测试分和考试成绩表现得更差,其教育期望也显著下降。通过区分陪伴模式,发现母亲的陪伴缺失会对儿童造成显著的负面效应。更进一步,研究尝试解答为何陪伴缺失这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没有在班级层面产生“近墨者黑”的同伴效应。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陪伴缺失的儿童在班级中被孤立,因而缺乏与同龄人产生互动,这一视角也反映出这类弱势儿童所处的困难境遇。第三,利用CEPS微观数据,结合发展心理学,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家庭养育方式(Parenting style)分为四类(权威型、专断型、放任型和消极型),实证考察了养育方式是如何影响人力资本形成。研究发现,养育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和信念偏好来促进其人力资本的形成。另一方面,有关家庭养育方式的同伴效应则体现出“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班级中接受最佳养育方式的学生比例的提升,会显著提高其他学生的认知技能,但是也会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从家长互动的视角对这种同伴压力进行了解释。本文实证检验了家庭培育模式是如何以直接效应和同伴效应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并进一步探讨了潜在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弱势家庭的培育缺陷,在本研究中表现为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父母的陪伴缺失,以及不利于发展的养育方式,都会对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当前人力资本投资中主要探讨了家庭投资的直接作用,本文则进一步探讨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同伴效应,发现了由家庭培育模式差异导致的班级中学生能力组成的差异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同伴效应(具体表现为“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以及同伴压力”)。这些培育模式差异在经济不平等加剧的当下可能长期存在,成为较长时期阻碍社会流动的潜在威胁。本研究认为,尽管政府和社会无法让孩子选择父母,但是却可以尝试改善或解决弱势家庭在发展子女人力资本方面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缺陷等问题。从长远的角度,帮扶弱势群体有利于提高全民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儿童所处成长的不同阶段,本文认为政策的着力点可以归纳为两类。首先,针对成长于弱势家庭而面临着养育缺陷的学龄前儿童,政府应该重视其早期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养育差距背后的机会不平等。早期投资既可以是直接对弱势儿童进行干预,也可以是对处于弱势境遇的家庭及其家庭环境进行投资,例如指导父母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其次,针对已经处于学龄期(指义务教育阶段)的那些经历过早期抚养劣势或正处于不利养育环境的儿童,公共教育政策可以着力在如何分配学生在班级中的组成,发挥同伴效应中积极的一面,以促进不同背景的学生共同积累人力资本。
其他文献
固有不规则蛋白质(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IDPs)的发现为蛋白质家族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它能够以灵活、可变的结构状态承担生物体内的多种生物功能,它的存在打破了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多元化发展的基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与其培养能力与社会需求还不相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迫在眉睫。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家层面看,近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支持并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从社会层面看,在创新驱动需求
本研究立足于当下社会各界对古诗词关注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以及研究者实习所在幼儿园古诗词教育形式单一、大多只停留在语言领域,但是音乐教育活动却素材陈旧,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为主的教育实况。研究者从古诗词和音乐教育活动各自的不足出发,探索将二者结合相互弥补的方法。古诗词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主要有:尝试古诗词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寻找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古诗词素材、开发幼儿园古诗词教育的新课程
目的探讨症状自我监控程式训练对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影响.方法将110例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用中5例脱落.对技能训练组进行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部分地区乡村环境破坏严重、产业发展落后、历史人文缺失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亟需得到改善,必须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乡村人民带来福祉。目前,我国各省市地区响应号召,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东地处黄河下游,黄河自菏泽东明流入我省,在东营垦利注入渤海,
相比于其它行业,航运业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大,航运公司从最初购买船只到最后运输货物,对外进出口等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问题,所以对于航运业来说,想要获得利益,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实现对航运企业风险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但由于我国对于航运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金融行业,并且几乎没有系统化的航运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研究,以致于运用到航运企业风险管控上的研究微乎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起到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提高农民素质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乡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
目的:回顾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确诊的4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恶性和良性IPM
区域地理特征是中学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培养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刻不容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而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