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建立和嘌呤受体P2X与A3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作用的体内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一、研究目的: 采用巩膜表面静脉注射高渗盐水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分析RGCs凋亡趋势,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慢性青光眼大鼠供体。 二、研究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Brown—Norway大鼠,右眼为对照组,左眼为实验组。实验组巩膜表面静脉注射1.75M高渗盐水,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以TonoLab眼压计于术前一周至术后14天每日固定时间监测清醒状态下双眼眼压变化。实验组术后14天内眼压平均值高于对照组5mmHg视为眼压增高。在146只大鼠造模尝试成功基础上,对11只成功造模的大鼠进行数据分析。术后第14天,上丘逆行标记RGCs,术后第17天,视网膜平铺片并计数,分析高眼压下RGCs凋亡规律。如RGCs凋亡呈青光眼性RGCs凋亡规律,结合眼压增高,视为造模成功。 三、研究结果: 11只成功建立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中,实验组术后3~5天眼压开始升高,比较术后14天眼压平均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7.1±1.9 mm Hg vs.18.7±0.2 mm Hg,t=2.23,p<0.01)。术后第17天,实验组各区域RGCs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细胞凋亡量化趋势符合青光眼性RGCs凋亡规律,由周边到中央区域RGCs数量分别减少29.8%、19.9%、19.2%(p<0.05)。 四、小结: 成功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其RGCs凋亡符合青光眼性RGCs凋亡规律,可以用于后续研究。 第二部分 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玻璃体液ATP及视网膜NTPDasel蛋白水平测定 一、研究目的: 在成功建立的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研究高眼压下玻璃体液ATP浓度、视网膜NTPDasel蛋白表达水平与眼压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35只,右眼为对照组,左眼为实验组。以TonoLab眼压计,于术前一周至术后14天,每日固定时间监测清醒状态下双眼眼压变化。于术后第14天,通过干冰速冻法获取玻璃体液及视网膜,应用萤光素/萤光素酶法测定大鼠玻璃体液中ATP含量,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视网膜NTPDasel蛋白表达水平。 三、研究结果: 实验组术后14天眼压平均值为29.8±1.4 mm Hg,对照组为18.2±0.8 mm Hg(t=1.81,p<0.01)。术后第14天,实验组玻璃体液ATP浓度为对照组的32.5倍;实验组视网膜NTPDasel蛋白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16倍;经统计学分析,玻璃体液ATP浓度、视网膜NTPDasel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眼压变化呈一阶线性回归关系(r2分别为0.826,0.786)。 四、小结: 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玻璃体液ATP浓度及视网膜NTPDasel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随着眼压的升高,二者与眼压变化呈一阶线性回归关系。表明高眼压状态下,体内嘌呤水平呈上调趋势。 第三部分 ATP受体P2X7与腺苷受体A3对RGCs的体内作用研究 一、研究目的: 运用ATP受体P2X7特异性激动剂及拮抗剂与腺苷受体A3特异性激动剂对体内RGCs进行药物干预,初步探讨二者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对体内RGCs的损伤或保护作用。 二、研究方法: 取出生后14-26天新生Long—Evans大鼠155只进行实验研究。 1.随机选取大鼠27只,检测P2X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BzATP对体内RGCs的致凋亡作用。于实验第一天行玻璃体注射,随机选取一眼设为实验组,另一眼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注射BzATP1μL,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平衡盐溶液(BSS)。于实验第四天,上丘逆行标记RGCs。于实验第七天,采用视网膜平铺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在BzATP能明显降低体内RGCs数量的实验结果基础上,分以下三组研究P2X7受体拮抗剂及腺苷受体A3激动剂对体内RGCs的保护作用。于实验第一天行玻璃体注射,随机选取一眼设为实验组,另一眼设为对照组。 第一组:随机选取大鼠48只,实验组注射10mM P2X7受体拮抗剂BBG与250μMBzATP混合溶液1μL,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250μM BzATP。 第二组:随机选取大鼠38只,实验组注射10μM P2X7受体特异高效拮抗剂MRS2540与250μM BzATP混合溶液1μL,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250μM BzATP。 第三组:随机选取大鼠42只,实验组注射10μM腺苷受体A3特异高效激动剂MRS3558与250μM BzATP混合溶液1μL,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250μM BzATP。 于实验第四天,上丘逆行标记RGCs。于实验第七天,采用视网膜平铺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间的结果显示:玻璃体注射250μM P2X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BzATP能明显减少RGCs数量,以注射点附近的鼻侧和上侧最为显著,RGCs数量分别减少23.5%和19.4%(p<0.001)。玻璃体注射10mM P2X7受体拮抗剂BBG可阻止BzATP的致凋亡作用,鼻侧和上侧RGCs存活率分别增加21.8%和18.6%(p<0.01)。玻璃体注射10μM P2X7受体拮抗剂MRS2540可使鼻侧和上侧RGCs存活率分别增加23.8%和55.6%(p<0.01)。玻璃体注射10μM腺苷受体A3激动剂MRS3558可使鼻侧和上侧RGCs存活率分别增加22.2%和15.5%(p<0.001)。 四、小结: 玻璃体注射P2X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BzATP能明显减少RGCs数目。P2X7受体拮抗剂BBG及MRS2540、A3受体激动剂MRS3558可明显阻止BzATP导致的细胞凋亡作用。 结论: 1.应用巩膜表面静脉注射高渗盐水法成功建立了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 2.在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发现高眼压状态下,体内ATP及NTPDasel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二者与眼压呈线性关系,即随着眼内压的升高,玻璃体腔ATP水平升高,视网膜NTPDasel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嘌呤水平呈上调状态。 3.ATP受体P2X7特异性激动剂BzATP在体内具有致RGCs凋亡作用,其特异性拮抗剂BBG及MRS2540可保护RGCs。 4.腺苷受体A3特异性激动剂MRS3558具有显著的保护体内RGCs作用。 本研究成功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供体;在该模型基础上探讨的有关嘌呤及其受体对体内RGCs的作用,与前期大量体外实验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为青光眼发病机制及神经保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药物靶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具有某些显著的肺外效应,可能与患者个体严重程度有关。肺部特点表现为不完全可逆,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气道炎症反应是其发病的主
研究背景及目的:PET作为一种功能分子影像技术,从分子及基因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正电子显像药是18F—FDG,主要反映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及分布情况。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变化会引起脑组织FDG代谢的改变;肠胃道平滑肌的痉挛收缩会产生肠道的显影;手术等治疗后的炎症反应会造成局部组织的FDG摄取等,这些葡萄糖代谢分布异常,可能会干扰对机体疾
研究背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球后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炎性活动期的患者眼部可表现为眼睑肿胀、眼肌肥厚、眶内容物扩张,即使进入非炎性活动期,眼外肌依旧肥厚,最终导致眼球突出。一般影像学检查只能通过观察眼部结构改变与否来判断TAO的炎性活动程度,由于免疫抑制剂对炎性活动期患者效果显著,而对于非炎性活动期患者无效,后者只
研究背景: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过去几十年中,观察到人群当中,甲亢发病率大约为0.5%,在城市居民中比在乡村人口中常见的多。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年甲亢的发生在明显增多,各地报道不同,通过一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总发病率为3%,女性是4.1%,男性1.6%。这些虽不能说明人群总体的发病情况,但清楚的显示本病并不少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新生儿时期到老年人均可能患甲亢病
目的:比较突变型HIF-1α—Ala564-Ala803对下游VEGF、FGF2和TGF—β1等因子调节的生物学优势。研究MSCs及HIF-1α—Ala564-Ala803干预后的MSCs对CoCl2化学损害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TGF—β1、VEGF、IGF及HSP70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各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加入MSCs(MOI均为200),24小时后以RT—PCR、免疫荧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诊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可以通过恰当的临床治疗,使病情完全缓解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在治疗前对恶性淋巴瘤明确诊断与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因患者对治疗措施反应不同,在临床一线治疗后,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疗效的评估也非常重要。由于常规影像学手段如CT等自身的限制,目前葡萄糖代谢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与疗效评估更受青睐;葡萄糖
学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 PET-CT标准摄取值( SUV)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对80例确诊为NSCLC的病人治疗前行18FDG PET-CT检查,依据18F- FDG浓聚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由计算机直接计算出该部位的SUV最大值(SUVmax)。(2)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失明的主要原因,而AMD是发达国家5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AMD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中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目前对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极其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对免疫炎症组分认识的深入,有学者提出炎症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在高血压心肌肥大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的分布变化和卡托普利对肥大心肌中GRK2表达水平、活性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探讨GRK2在高血压心肌肥大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和卡托普利抑制心肌肥大的机制。方法:6月龄WKY大鼠6只、6月龄SHHF大鼠18只。通过双盲设计,将6月龄SHHF大鼠随机分为3组,先将1组6月龄SHHF大鼠(6M—SHHF)与6月龄WKY大鼠(6M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VEGF-C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生长活跃的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小鼠左腹股沟区皮下,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治疗组(n=17)在瘤体内植入2粒表面放射活性为9.25 MBq的BT-125-I型125I籽源,对照组(n=16)植入2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1天,记录小鼠的存活率,处死存活小鼠,计算肿瘤体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