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政党共识形成的原因及其政治影响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兴起,中东欧国家纷纷进行民主转型。波兰作为中东欧第一个主动探索西方民主道路的国家,成功摆脱了苏联模式,在短期内以和平的方式由社会主义一党专政向资本主义多党议会民主制转型,成功实现主权自由,无疑为其他国家的民主转型做出了表率。
  政党作为民众利益诉求的合法工具,对于国家的民主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政党共识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是波兰民主化深入的具体表现,现阶段主要呈现两种状态:第一,当某一主要政党的政策主张特别受到民众欢迎时,就会得到更多的选票,登上执政舞台。在此情况下,其他政党为改善自己的选举成绩,必须转变固有的立场,向执政党的政策靠拢,这时政党共识出现。第二,当社会总体和谐、物质富饶、福利制度健全时,民众之间很难出现对抗,因此共识在民众中形成,体现在政党方面即为政策冲突点的减少,政党会更加趋于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随之淡化意识形态的纷争。波兰政党在政治纲领、经济制度、外交战略等方面形成共识的根本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共识的因素来自多方面,既有主观因素,如执政党和竞争党自身层面,又有客观因素,如民主历史和社会现实层面。
  政党共识在西方民主国家是一种必然趋势,波兰作为中东欧第一个民主转型并且成功的国家,具有自己的政治特殊性。波兰政党共识对于国家政治的影响较为深入,它有利于民主的巩固,提高政策制定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政党共识也导致了民众政治参与热情的下降和社会民主改革进程缓慢的不良后果,这样的局面使波兰民主化进入一种低迷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政党不稳定性势必会导致国家环境的混乱。本文利用政党政治和民主共识理论分析波兰政党共识形成的前因后果,得出了政党共识是波兰民主政治得以稳固和顺利运行的重要原因,虽然共识是政府过程的一种必要条件,但波兰民主进程和政党的延续在未来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社会环境,取决于政党的共识和分歧能否保持相对的平衡。
其他文献
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各国利益融合加深,也使得全球性问题增加,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等多边平台参与全球治理、进行国际合作。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多方面的缺陷和制约,需要各治理主体共同参与改革和建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责任不断加大,中国有意愿、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希望看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中国为什么向国际组织
学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军事、文化、社会民生方面也都取得巨大的成就。随着中国的迅速成长,中国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然而,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尽管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却并未取得与此相匹配的地位。  当今,国际总体趋势为西方国家势力相对衰弱
习近平外交思想视角下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顺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在外交领域提出的关于中国国家利益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国家利益问题的根本认知。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内涵的发展演变伴随着中华民族从
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多边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对阿富汗局势保持着高度关注。随着法律制度和组织框架不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有参与感和话语权,尤其是在成员国最关切的阿富汗问题上。从美国发起阿富汗战争到奥巴马政府决定逐步撤军再到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和谈,阿富汗的国家安全部队始终未能撑起防务工作,这导致阿富汗问题逐渐演化为地区安全风险。以“三股势力”和毒品经济网络为代表的阿富汗问题
强制外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常见外交概念,其通常运用于国与国之间发生的紧张外交事件中,较为强大的一国通过潜在的武力威慑与胁迫等各种手段,强迫实力较弱小的一国改变其外交方式与外交行为,从而达成强大当事国的外交目的。与传统外交手段相比,强制性外交通过制裁、胁迫、威逼利诱等手段,既可以对对方提出强硬的外交要求,又可以以不诉诸大规模武力冲突的最小成本达成最优外交效果。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使其不用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全球政治、经济的中心开始逐渐由大西洋向印太地区转移,印太地区已经成为当前大国利益汇聚与地缘政治博弈的重点区域,“印太”已经取代“亚太”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地缘政治新概念。印太地区国家间政治经济依存度的上升、大国权力重心的转移、各国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以及印太地区新兴大国的崛起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兴起。随着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
学位
本文以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为例,从“外源型”国家构建模式理论视角分析欧盟作为外部力量参与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的动因、行动及其效果,在扎实案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国家构建理论的研究,并且反思欧盟这一特殊国际行为体在对外行动上的“五个悖论”的角色困境。  战后伊拉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开展国家构建,但是,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面临战后国内秩序被破坏、复杂的种族和宗派冲突、严重的腐败等国内问题,和叙利亚局势的蔓延、
学位
马来西亚联邦是一个种族、宗教、语言等诸多的国家,自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国内政治环境一直相对稳定的原因,与马来西亚的联邦制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东马又称为北婆罗洲(又译为加里曼丹岛)两州拥着更加宽松的自治权,而这使得马来西亚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各州地位、权力不平等的特点。马来西亚是世界为数不多的联邦制国家之一,通过对东马和西马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两者在地位、权力等方面差异极为显著
学位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试验,魏玛共和国一度被视为德意志民主化的希望,魏玛宪法也体现了当时最具先进性的民主精神。但是,魏玛共和国存活了短短15年时间便崩溃了,魏玛共和国崩溃的标志与后果是纳粹党的上台执政,纳粹德国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堪称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  本文将通过对合法性理论的研究,指出合法性是国家存续的基础,国家和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公民对其权力与权威的同意和服从上。国家政
学位
2019年5月,印度第17届人民院大选落下帷幕,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压倒性胜利。继2014年大选后印度人民党再次获得50%+1席位,成为1989年“悬浮议会”以来连续两届仅靠自身选票就赢得议会半数席位的首个政党。从1984年大选的两个席位发展到如今的303个席位,印度人民党的发展壮大受到联盟策略、意识形态宣传、社会运动及组织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联盟策略的合理运用是其州际横向扩张、